小至

[杜甫] 朗读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诗文标签: 时光 生活

小至诗词注解


    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五纹:指五色彩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 葭:初生的芦苇。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浮灰:一作“飞灰”。 腊:腊月。 云物:景物。乡国:家乡。 覆:倾,倒。

小至通用注解


    <p>译文<br/>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阳气初动,春天也就快来了。<br/>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内的灰相应飞出则知冬至已到。<br/>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br/>此地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让小儿斟满美酒,一饮而尽。<br/>注释<br/>小至:《全唐诗》于题下注:“至前一日,即《会要》小冬日。”<br/>天时人事: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的事情。天时,指自然变化的时序。人事,人世间事。<br/>日相催:逐日相催。<br/>阳生:阳气初生,古人认为到冬至那天阴气极盛而新的一线阳气刚刚产生。<br/>五纹:五色彩线。纹,一作“文”。<br/>添弱线:据史书记载,古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刺绣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一线之工。<br/>吹葭(jiā)六琯(guǎn)动浮灰:古代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乐律(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的玉管内,每月节气到来,相应律管里的灰就自动飞出。葭,初生的芦苇,诗中指代芦苇内膜烧成的灰。<br/>六琯:亦作六管,指用玉制成的确定音律的律管,律管共十二支,分六律、六吕,故称。浮,一作“飞”。<br/>岸容:河岸的容貌,诗中指水边景象。<br/>待腊(là):待到腊月时分。腊,腊月,农历十二月。<br/>舒柳:指柳叶萌生,枝条柔和。舒,舒放,萌发。<br/>放:一作“破”。<br/>云物:本指太阳旁边云气的色彩形状,这里就是指景物。<br/>不殊:没有区别。乡国:即家乡。<br/>覆杯:尽饮。覆,倾,倒。<br/>参考资料:完善<br/>1、金辛编注.唐诗先读二百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04月第1版:128-129<br/>2、黄勇主编.唐诗宋词全集(第二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8月第1版:718<br/>3、王启兴,毛治中,熊礼汇评注.千家诗新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08月第3版:130-131<br/>4、许叔良选注.古今名诗选编.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09月第1版:250-251<br/>5、郭春艳编写.青少年必读国学经典·千家诗.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07月第1版:134-135<br/></p>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杜甫 唐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712—770【介绍】: 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