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李白] 朗读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诗文标签: 写虎 忧愤 忧国

猛虎行诗词注解


    猛虎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一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古辞云:“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 “朝作”二句:宋本注云:作“行亦猛虎吟,坐亦猛虎吟”。猛虎,多喻恶人,此喻安禄山叛军。 陇头水:古乐府别离之曲《陇头歌辞》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雍门琴:战国时鼓琴名家雍门子周所鼓之琴。 两河道:谓唐之河北道和河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此二道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已先后被安禄山叛军所攻陷。 “秦人”二句:秦人指秦地(今陕西一带)的官军和百姓。 幽蓟:幽州和蓟州。在今北京市和河北一带。 巨鳌:此指安禄山。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漂母:漂洗衣絮的老妇人。此用《史记》韩信典故。 栖栖:急迫不安貌。 胡尘:指安史之乱战尘。 二千石:指太守、刺史类的官员。汉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称郡守。 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共有十二棋,六黑六白。 两追随:宋本注云:一作“皆相推”。胡本作“皆追随”。 攀龙附凤:此指君巨际遇。 溧阳:即今江苏省溧阳县。 白紵:即《白紵歌》,乐府曲名。为吴地歌舞曲。 槌牛:此处槌牛谓宰牛。 情相亲:谓知己。

猛虎行通用注解


    <p>译文<br/>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br/>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br/>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鸣。<br/>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br/>注释<br/>猛虎行: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言君子苦志洁行,常困于险难而功业难就也。”此诗非其意。<br/>“长戈”二句:《史记》载,鲁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舂其喉以戈杀之。舂(chōng),冲也。抨(pēng),弹也。长弩:一作“强弩”。抨:一作“烹”。<br/>生狞(níng):凶猛;凶恶。<br/>“举头”二句:举其头,可为城,掉其尾,可为旌,言其猛也。掉,举也。<br/>黄公:汉代术士。<br/>驺(zōu)虞(yú):传说中的义兽名。<br/>牛哀:《淮南子》载,公牛哀,鲁人,疾七日,化为虎。其兄启戸而入,牛哀抟而杀之。<br/>牛哀:即猛虎。<br/>尺刀:短刀。<br/>雷鸣:宝刀啸吼也。<br/>官家:旧时对皇帝的称呼。《万机论》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曰官家。”程:期限。<br/>参考资料:完善<br/>1、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5<br/></p>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李白 唐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701—762【介绍】: 唐陇西成纪人,其先人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中宗神龙初,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又尝寓居山东,故亦称山东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