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年残秋偶作全文赏析
-
我已惊骇这肃杀寒秋来临大地,怎敢违心地用笔去赞美春天的温煦呢?
我置身于广漠的人世间百感交集,在华北危急之秋大批官员竟然纷纷逃离。
衰年欲隐居江湖却无以生息,梦里欲上天却由云空坠落浑身寒栗。
倾听鸡鸣偏是寂然无声,起身望天只见星斗已呈横斜(天快亮样子)。
亥年残秋偶作诗词注解
-
亥年:乙亥年,即1935年。
残秋:秋末冬初时。
秋肃:秋天的肃杀之气,使草木凋零。
春温:春天的温暖。
尘海:广大的人世。
苍茫:广远迷茫。
沉百感:沉指深沉,言百感交集。
金风:秋风。
走千官:无数官员在逃跑,指国民政府的大批文武官员从河北省撤走。
菰(gū)蒲尽,表示老了无处可归。菰蒲,都是水草。
空云:空中云里,高处不胜寒,所以感到齿发寒冷。
竦(sǒng)听:伸直身子倾听。
荒鸡:夜里啼的鸡。《晋书·祖逖传》:“逖与司空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阒(qù)寂:静寂。
星斗:指北斗七星。
阑(lán)干:横斜的样子。北斗横斜,指天快亮了。《古乐府·善哉行》:“月落参横,北斗阑干。”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七月》:“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亥年残秋偶作创作背景
-
《亥年残秋偶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赠与好友许寿裳。这首诗首联写作者所处环境之艰险,恐怖之惊人;颔联言心情之抑郁,国事之蜩螗;颈联状生死之无地,心境之寒栗;尾联虽言“闻鸡起舞”而不能,一但终见北斗阑干,曙色冉冉。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深沉,意境宏远,对仗工整,词句凝练。
相关古诗文章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题三义塔(并序、跋) 拼 注 译 原[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拼 注 译 原[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
-
[现代]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