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吟

[王维] 朗读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诗文标签: 边塞 感伤 悲愤

陇头吟全文赏析


    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 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 身经大大小小百馀次的战鬥,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 苏武归汉後只被拜为典属国,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

陇头吟诗词注解


    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 长安:一作“长城”。 游侠: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韩非子·五蠹》:“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南朝梁元帝《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 太白:太白星,即金星。古人认为他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陇头:陇山。借指边塞。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迥(jiǒng):远。 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汉书·萧何传》:“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 驻马:使马停下不走。唐·蒋吉《高溪有怀》诗:“驻马高溪侧,旅人千里情。” 麾下:即部下。《史记·秦本纪》:“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 偏裨(pí):偏将,裨将。将佐的通称。《汉书·冯奉世传》:“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到陇西,分屯三处。” 典属国:汉代掌藩属国事务的官职。品位不高。 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汉书·苏武传》:“(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指旌节。落尽:一作“空尽”,一作“零落”。 海西:一作“海南”。

陇头吟创作背景


    《陇头吟》是唐代诗人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把“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三种类型的人物,以及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三种边塞生活场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表现了老将功高而得不到封赏的悲愤之情。全诗基调悲怆郁愤,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王维 唐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701—761【介绍】: 唐河东人,祖籍太原祁县,字摩诘。玄宗开元进士擢第。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又曾为河西节度判官。天宝时,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被俘获,押解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