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 · 答李公择诗文释义
-
春光明媚的济南城,雪後的天色刚刚放晴。骑行到龙山镇中,顿觉马蹄轻盈。李太守千万不要忘记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时地唱出令人肠断的《阳关》歌声。
阳关曲 · 答李公择全文赏析
-
阳关曲:词牌名。因唐王摩诘《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钦定词谱》:「本名《渭城曲》。宋秦少游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卽《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阳关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仄仄仄平仄句,平仄平平平仄平(韵)。』宋东坡词三首,其第二句,一首云:『银汉无声转玉盘』,一首云:『才到龙山马足轻』,则此词『客』字可平也。至第三句『仄平仄仄仄平仄』,苏词三首皆然。若平仄一误,卽非此调。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三叠其歌法也。东坡论三叠歌法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查元《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裛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与东坡论吻合,并附录之。」熊梅云按:「《阳关曲》一调为王右丞所创,体式乃折腰体七绝。坡翁本曲子中缚不住者,而此调则持律甚严。细加参校,首句第五字宜入;次句第五、六字当用『上入』;第三句末三字须『入平上』;结句第二字『入』,末三字宜『平去平』。」又按:「首句第四字,王词用『雨』字,苏词则用『尽』、『好』、『下』、三字。『雨』与『好』字,上声无疑;『尽』,《康熙字典》引《广韵》作「慈忍切」,上声;『下』,《康熙字典》引《广韵》作『胡雅切』,上声,谓『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方位也;又引《集韵》作『亥驾切』,去声,谓『降也,自上而下也』,动作也;『城下』者,方位也,故当读上声。第二句第五字,《东坡乐府》作『旧』,去声;而《东坡诗集》则作『古』字,上声,此从《东坡诗集》本。」故《阳关曲》谱补订如下:「仄平平上入平平,中仄平平上入平。仄平仄仄入平上,平入平平平去平。」
「答李公择」:《东坡诗集》收此篇,「阳关曲」作「阳关词」。傅注本题作「李公择」。兹从《东坡诗集》题。
李公择:李常,字公择,南康军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时守齐州。龙榆生笺引《淮海集·尚书李公择常行状》:「神宗初,为右正言,力诋新法,落职,通判滑州。岁馀复职,知鄂州,徙知湖州。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徙知齐州。」
济南:傅子立注:「济南,今齐州。」刘尚荣按引《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京东东路·济南府〉》:「济南府,上,济南郡,兴德军节度。本齐州。先属京东路。咸平四年,废临济县。元丰元年,割属京东东路。政和六年,升为府。」
才到:《东坡诗集》作「行到」。
龙山:傅子立注:「未达济南三十里,有镇曰『龙山』。」刘尚荣按:「元于思容撰《齐乘·卷四》:『济南东七十五里,春秋谭国,齐桓灭之。古城在西南,龙山镇相对。』」
霅(Zhá)溪:傅子立注:「霅溪,在吴兴。李公择曾知此郡。公尝次公择云:『夜拥笙歌霅水边。』」刘尚荣按引《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江南东道·湖州·吴兴郡·乌程县〉》:「霅溪在(乌程)县东南一里,凡四水合为一溪。自浮玉山曰苕溪,自铜岘山曰前溪,自天目山曰馀不溪,自德淸县前北流至州南兴国寺前曰霅溪,东北流四十里合太湖。顾长生《三吴土地》云:『有霅溪,水至深。昔徐陵《孝义碑》云:「淸霅沵沵,深穷地根。」』按字书云:「霅者,四水激射之声也。」』」又按「东坡句出《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边』原作『滨』,见《东坡诗集·卷十五》。李常,字公择,《宋史·卷三百四十四》有传。熙宁中徙知湖州、齐州。东坡时离密改知徐州,赴任途经济南过李公择,有诗唱和,词相赠。」龙榆生笺引《东坡诗集》王注:「霅溪在湖州。」又引《钦定大淸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二·〈湖州府·霅溪〉》:「霅溪在府治南,卽诸水所汇也。《寰宇记》:『在乌程县东南一里,自浮玉山曰苕溪,自铜岘山曰前溪,自天目山曰馀不溪,自德淸县前北流至州南兴国寺曰霅溪,凡四水合为一溪,东北流四十里入太湖。字书云:「霅者,四水激射之声也。」』《府志》:『霅溪,卽江子汇也。其源从南来者,馀不溪、前溪、北流水,三水会于岘山,漾而入定安门。从西来者曰苕溪,自淸源门而入。四水总聚于江子汇,霅然有声,故谓之「霅溪」,又谓之「霅川」。』」
还作:《东坡诗集》作「时作」。
《阳关》肠断声:傅子立注:「唐王摩诘诗:『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人多画为图,谓之《阳关图》,卽此曲。」刘尚荣按:「句见《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後题作《渭城曲》。宋李龙眠有白描《阳关图》,见《宣和画谱》。」龙榆生笺引唐·李义山《赠歌妓二首》诗:「断肠声里唱《阳关》。」
相关古诗文章
-
[宋]苏轼
-
行香子 · 病起小集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蝶恋花 · 密州上元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临江仙 · 送钱穆父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临江仙 · 夜归临皋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菩萨蛮 · 回文夏闺怨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行香子 · 丹阳寄述古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宋]苏轼
-
[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