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 超然台作诗文释义
-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望江南 · 超然台作全文赏析
-
望江南: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金奁集》入“南吕宫”。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因白乐天尝依格作《忆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为《忆江南》。此调廿七字,三平韵。首句三字;次句仄起平韵五字,句法上二下三,亦有添一衬字者;第三句仄起仄收七字,第一、第三字平仄不拘;第四句平起平韵七字;第五句句法与次句同,故首字平仄不拘。此调三、四句,全与平起七言律诗之颔联无异,故多用对偶为工,历来词家,亦多其例也。宋人多用双调。
“超然台作”:毛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题作“暮春”。
超然台:傅子立注:“超然台在高密。”刘尚荣按引东坡《超然台记》:“予自钱塘移守胶西,……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又引颍滨《超然台赋》序:“子瞻既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其地介于淮海之间,风俗朴陋,四方宾客不至。受命之岁,承大旱之余孽,驱除螟蝗,逐捕盗贼,廪恤饥馑,日不遑给。几年而后少安,顾居处隐陋,无以自放,乃因其城上之废台而增葺之。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以告辙曰:‘此将何以名之?’辙曰:‘今夫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安于其所而已。其乐不相及也,而台则尽之。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噶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
试上超然台上望:“望”一作“看”。
半壕:傅子立注:“‘壕’,城下也。”刘尚荣按:“宋司马温公《类篇·卷三十九》:‘壕,乎刀切,城下池。’傅注‘也’应是‘池’之讹。”龙榆生笺:“《广韵》:‘壕,城下池也。’柳河东诗:‘雁鸣寒雨下空壕。’”按,此非柳河东诗,乃许丁卯《登故洛阳城》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
思故国:傅子立注:“杜子美诗:‘思国延归望。’”刘尚荣按:“句出《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六》‘思’作‘故’,是。”
新火:傅子立注:“《周官》以‘季春出火’,则寒食后乃其时尔,故曰‘新火’。”刘尚荣按:“语见《周礼·夏官司爟》。宋·祝和甫《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八·〈天时部·三月赐新火〉》引《辇下岁时记》:‘唐朝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顺阳气也。’又引《会要》‘禁火乃周之旧制,唐及宋朝清明日赐新火,亦周人出火之事。’”
新茶:指清明前所采之“明前茶”。
相关古诗文章
-
[宋]苏轼
-
行香子 · 病起小集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蝶恋花 · 密州上元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临江仙 · 送钱穆父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临江仙 · 夜归临皋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菩萨蛮 · 回文夏闺怨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行香子 · 丹阳寄述古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拼 注 译 原[宋]苏轼
-
[宋]苏轼
-
[宋]苏轼
-
[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