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病军人

[卢纶] 朗读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诗文标签: 战争 军人 伤怀

逢病军人全文赏析


    暂无

逢病军人诗词注解


    有病:一作「无力」。

逢病军人创作背景


    此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乾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第三句进而刻画人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病军人」负过伤(「金疮」),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难意会,那就是「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象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这样,通过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划,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凄苦之意,殆无以过」(南宋·范药庄《对床夜语》)。它客观上是对社会的控诉,也流露出诗人对笔下人物的深切同情。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卢纶 唐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约748—约798或799,一作约737—约799【介绍】: 唐河中蒲人,祖籍范阳,字允言。自玄宗天宝末至代宗大历初,屡举进士不第。德宗建中间,浑瑊辟为元帅府判官。贞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