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老子] 朗读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全文赏析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诗词注解


    明民:明,知晓巧诈。明民,意为让人民知晓巧诈。 将以愚之:愚,敦厚、朴实,没有巧诈之心。不是愚弄、蒙昧。此句意为使老百姓无巧诈之心,敦厚朴实、善良忠厚。 智多:智,巧诈、奸诈,而非为智慧、知识。 贼:伤害的意思。 两者:指上文“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稽式:法式、法则,一本作“楷式”。 与物反矣:反,通返。此句意为‘德’和事物复归于真朴。 大顺:自然。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创作背景


    暂无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老子 周 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成为道家创始者。后见周衰,乃西出函关,隐去,莫知所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