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李白] 朗读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诗文标签: 黄河 乐府

公无渡河全文赏析


    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在治水的日子里,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勤劳为公。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虽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风沙的祸患。古时有一个狂夫,他披头散发大清早便冲出门去,要徒步渡河。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里跳。猛虎虽可缚,大河却不可渡,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尸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被那白齿如山的长鲸所吞食。其妻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来了。

公无渡河诗词注解


    公无渡河:乐府古题,又名“箜篌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六列入《相和歌辞》。 昆仑:昆仑山。 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 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 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九州:指天下。蚕麻:养蚕种麻,此泛指农业生产。 茫然风沙:此句的意思是水虽不至于有滔天之祸,仍有风沙之害。 凭:徒步渡过河流。 挂罥(juàn):尸骨挂于雪齿之间。 箜篌:古时的一种弦乐器。似琴而小,用拨弹之。有竖、卧两种。

公无渡河创作背景


    《公无渡河》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借乐府古题以及古老的渡河故事写下的一首狂放而怫郁的悲歌。诗中描述一狂夫不顾河水汹涌只身过河,他的妻子在后边呼喊着却不能阻止,狂夫坠河溺水而死的场景,表现了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全诗描写生动,气势磅礴,体现了浓郁的悲壮色彩。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李白 唐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701—762【介绍】: 唐陇西成纪人,其先人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中宗神龙初,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又尝寓居山东,故亦称山东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