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有感

[苏轼] 朗读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

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

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

南乡子 · 有感全文赏析


    香的皮肉透出冰雪晶莹之色,就是藐姑射山的仙人也不如她美丽。成都出的新花样的蜀锦,不适合她。特地穿上日家常朴素衣服。 温暖的日子放下层层帐幕。她睡着了,室内焚的香,烟气不散,叫她起来,她很迟才起来。东方朔风格不同凡俗,为什么当时常被西真唤作“儿”呢?

南乡子 · 有感诗词注解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后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题注: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词题曰「有感」。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句:傅子立注:「《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刘尚荣按:「见《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 濯锦江:傅子立注:「《成都记》:『濯锦江,秦相张仪所作,土人言:此水濯锦则鲜明,他水则否。』」刘尚荣按:「《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剑南西道·益州〉》:『濯锦江即蜀江,水至此濯锦,锦彩鲜润于他水,故曰濯锦江。』」 「故著寻常淡薄衣」句:傅子立注:「张水部《倡女词》:『画罗金缕难相称,故著寻常淡薄衣』」刘尚荣按:「句见《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六》。」 下重帏(wéi):李义山《无题》诗:「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春睡香凝:傅子立注:「韦苏州:『宴寝凝清香。』」刘尚荣按:「句出《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见《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六》。」睡,明吴讷钞本作「瑞」。 「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句:傅子立注:「《汉武帝故事》:『西王母尝见帝于承华殿,东方朔从青琐窃窥之。王母笑指朔曰:「仙桃三熟,此儿已三偷之矣。」』『曼倩』,东方朔字。『西真』,西王母。」刘尚荣按:「今通行本《汉武故事》未载此事。《汉武内传》载东方朔偷仙桃事,情节亦与傅注所引异。待考。」

南乡子 · 有感创作背景


    《南乡子·有感》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将姑射山上的仙子与继室王闰之相比,再从内在品格上着力渲染闰之的勤俭质朴;下片进一步描绘闰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态,极其生动亲切。全词刻画了继室王闰之外貌与内在之美,用典寓意,妥贴自然。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苏轼 宋 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036—1101【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