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全文赏析
-
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画堂中人的秋思。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更漏子诗词注解
-
更漏子:词牌名。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四十六字,前阕两仄韵,两平韵,后阕三仄韵,两平韵。
鬓(bìn)云:鬓髮如云。
衾(qīn):被子。
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空阶滴到明:语出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
更漏子创作背景
-
此词抒写思妇的离愁。上阕写室内物象,虽是温暖祥和的场景,但孤独的思妇辗转难眠而容颜不整,鬓发散乱,忍受着枕衾间的寒冷与痛苦;下阕通过写思妇在室内听到室外的雨声来描摹人物的心情。全词从室内到室外,从视觉到听觉,从实到虚,构成一种浓郁的愁境。上阕辞采密丽,下阕疏淡流畅,一密一疏,一浓一淡,情感变化发展自然。
相关古诗文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
-
[唐]温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