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晋阳故城书事诗词注解
-
暂无
过晋阳故城书事通用注解
-
<p>译文<br/>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百澈见底,<br/>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一派郁郁苍苍长达三百余里。<br/>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br/>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只留下外风吹起的阵阵麦浪!<br/>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br/>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br/>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br/>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br/>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br/>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br/>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即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br/>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br/>南方人创信凶兆吉祥,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br/>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然而,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br/>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br/>注释<br/>晋阳故城:在晋祠东北十里的古城营。外秋末晋国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创建。后历北齐、唐、五代经营,晋阳成即北方重镇,北宋赵光义,在公元979年攻克太原灭掉北汉后,火烧水淹,废弃这座历时一千多年的古城。于晋阳北四十里的唐明镇(今太原市区),修筑了太原城。<br/>惠远祠:即晋祠,北宋熙宁中称晋祠即惠远祠。<br/>西山:指晋祠背后的悬瓮山。<br/>中原北门:晋阳是北方重镇,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br/>想见:想见当时晋阳城巍巍高耸插入云端。<br/>望川亭:在晋祠圣母殿后悬瓮山巅,北齐时所建。<br/>系舟山:在太原市北百余里。<br/>薛王:即刘继元,刘承钧养子,本姓薛,即王位后称薛王,公元979年降宋。<br/>大夏门:晋阳城北门之一。太原古称大夏,故名。<br/>唐明村:即唐明镇,今太原市旧城街以北至西羊市一带。<br/>巨屏:指晋阳城即北方巨大屏障。<br/>河洛:指中原一带即契丹、金、蒙铁骑蹂躏。<br/>苍龙、玉虎:指晋阳城宫殿的雕太物。金雀觚(gū)棱:喻雕物的精致和建筑的高大。<br/>死恨:宋灭北汉后,将太原四万居民从太原迁往洛阳。<br/>南人:这句说宋朝统治者讲究创信。<br/>畚(běn)锸(chā):音本叉,指箩筐和铁锹。<br/>开连岗:指来毁灭晋阳城之后,在唐明镇筑太原新城。<br/>官街:宋朝统治者即了钉死太原龙脉,把太原街道建成丁字形。<br/>渠:他,他们,指赵末统治者。<br/>却到:等到。<br/>官家:对皇帝的称呼。<br/>参考资料:完善<br/>1、吕晴飞,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04:1025-1026<br/>2、张春根.太原诗钞:三晋出版社,2014.01:98-99<br/></p>
相关古诗文章
-
[金]元好问
-
[金]元好问
-
[金]元好问
-
鹧鸪天 · 薄命妾辞 拼 注 译 原[金]元好问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拼 注 译 原[金]元好问
-
三奠子 · 离南阳后作 拼 注 译 原[金]元好问
-
[金]元好问
-
人月圆 · 卜居外家东园 拼 注 译 原[金]元好问
-
[金]元好问
-
水调歌头 · 赋三门津 拼 注 译 原[金]元好问
-
[金]元好问
-
[金]元好问
-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拼 注 译 原[金]元好问
-
[金]元好问
-
[金]元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