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词注解
-
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杜二拾遗:卽杜甫。
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此处指杜甫的成都草堂。
弄色:显现美色。宋·苏轼《宿望湖楼再和》诗:「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空:一作「堪」。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三国魏·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远藩(fān):一作「南蕃」。指南方的遥远地区。
预:参与。此处是参预朝政之意。
百忧复千虑:极言忧虑之多。
人日:一作「此日」。
东山:东晋谢安曾高卧东山(今浙江省上虞市西南),不愿出来做官,这里诗人以谢安自比。
三十春:高适二十岁时到长安谋出路,四十九岁中第授官,恰好三十年。
书剑:古代士人随身携带之物,喩文武。《史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风尘:宦途,官场。晋·葛洪《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忝(tiǎn):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二千石(dàn):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卽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东西南北人:孔丘曾称「今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人日寄杜二拾遗通用注解
-
<p>译文<br/>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愉,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br/>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br/>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身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br/>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br/>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br/>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br/>注释<br/>杜二拾遗:即大诗人杜甫。<br/>人日: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七。农历正月初七。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br/>远藩(fān):一作“南蕃”。指南方的遥远地区。预:参与。此处是参预朝政之意。<br/>书剑:喻文武。《史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br/>二千石:汉太守官俸二千石<br/>东西南北人:丘曾称“今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br/>参考资料:完善<br/>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7页<br/>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br/></p>
相关古诗文章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
-
[唐]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