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梳头歌全文赏析
-
西施般的美女拂晓还做着梦在清冷的纱帐中,芳香的环形髮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鬆鬆。
室外响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鸣一样的辘轳胜,把芙蓉般的美人从酣睡中惊醒。
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像秋水般光洁,站在象牙床上,解开髮髻面对明镜。
一头长长的香丝乌云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这那细润柔美的头髮滑利无声。
细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髮盘,青翠滑润,连宝钗都不能插定。
烂漫的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十八岁的美人髮髻高高,好像力不能胜。
梳理成的髮髻美好而又齐正,穿着华美的服装把脚步轻缓地移动。
背着人脉脉不语,她将去向何处?走下台阶折枝樱桃戴在头顶。
美人梳头歌诗词注解
-
西施:春秋时越过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
绡帐:丝织的床帐。晋·王嘉《拾遗记·蜀》:「先主甘后……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绡帐中,于戸外望者如月下聚雪。」
香鬟(huán):古代妇女的环形髮髻。
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髮式。《後汉书·梁冀传》记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章怀太子注引《风俗通》:「堕马髻者,侧在一步……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佼之。」
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辘轳:井上汲水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
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这里指是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
芙蓉:借指美人。《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後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
临镜:对镜。唐·元微之《三兄遗白角巾》诗:「暗梳蓬髮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香丝:指髮丝。丝、云:都指美女的头髮。
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汉·司马长卿《美人赋》:「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或作「玉梳」。
老鸦色:形容头髮乌黑。
翠滑: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髮。
簪(zān):插定髮髻。
烂漫:形容光彩四射。汉·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丹彩之饰,徒何为乎,浩浩汗汗,流离烂漫。」娇慵:柔弱倦怠貌。宋·柳耆卿《临江仙引》词:「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鬟多无气力:髮长髻髙好像力不能胜。
?鬌(wǒ duǒ):形容髮髻美好。
欹(qī)不斜:指髮髻似斜非斜。欹,倾斜之意。
云裾(jū):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宋·陈本堂《柳梢青·寿吴竹溪内》词:「缥缈瑶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轻。霞佩云裾,步联西母,笑倚飞琼。」
背(bèi)人:避开别人。
樱桃:果木名。落叶乔木。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美人梳头歌创作背景
-
《美人梳头歌》是唐代诗人李长吉创作的一首七古。此诗描绘一个美人晓起梳妆的情景,以表现她的气质、情绪和心性。诗中所写美人的情态美丽而不浮艳,有韵致而不妖媚,细腻而不雕琢,虽用的是铺叙手法,而兴寄遥深。
相关古诗文章
-
[唐]李贺
-
[唐]李贺
-
[唐]李贺
-
[唐]李贺
-
[唐]李贺
-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拼 注 译 原[唐]李贺
-
[唐]李贺
-
[唐]李贺
-
[唐]李贺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拼 注 译 原[唐]李贺
-
[唐]李贺
-
[唐]李贺
-
[唐]李贺
-
[唐]李贺
-
[唐]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