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诗词注解
-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
国色:倾国之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李濬《松窗杂录》:“上颇好诗,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花开时节动京城”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赏牡丹通用注解
-
<p>译文<br/>这花声价不同其他花草,绽放时刻溢满整个国都。<br/>芳香处处苓蔆羞愧欲死,颜色火红踯躅失色枯萎。<br/>柔和光华笼罩纤细肢体,妖艳色彩温暖娇嫩肌肤。<br/>花朵中填满金粉般花蕊,翻卷花瓣如同大红流苏。<br/>香味和顺可以熏染御服,姿态美丽应当画入宫图。<br/>将谢如淡淡哀愁的新妇,凋零同望着病夫的女子。<br/>请大家知道这花时短暂,客人再留下欣赏片刻吧。<br/>一夜清风吹起花事结束,即使千金也难买回花开。<br/>注释<br/>赏牡丹:这是诗人居官长安时写的一首赏牡丹诗。全诗围绕一个“赏”字,写自己看牡丹时的审美感受。<br/>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名价犹声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按:唐人嗜牡丹,到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此风尤盛。<br/>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唐韩愈《早春呈张水部》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花柳满皇都。”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br/>香遍:香满。苓蓤(líng):《全唐诗》作苓菱。唐人认为苓即荷花。唐人李善《文选注》云:“苓,古‘莲’字。”汉代枚乘《七发》云:“蔓草芳苓。”言其以芳香著称。菱一名芰,与荷花同是芳香花卉,有词牌《芰荷香》可证。此句谓牡丹花香四溢,使苓蔆相形见拙,羞愧欲死。<br/>红烧:花色红艳如火。踯(zhí)躅(zhú):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见《本草纲目》卷一七。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高枝濯濯辛夷紫,密叶深深踯躅红。”<br/>软光:柔和的光泽。细脉:犹言气脉。此句写牡丹的韵致。脉在古文中解释为似血管一样连贯成系统的东西。参考历代诗文,细脉多实指细水流,这里翻译为细水流或能做一说,但是结合全篇来看,这里应该诗正面描写牡丹的姿态,细脉指牡丹的枝干更合适一些。<br/>妖色:艳丽姿色。白居易《牡丹芳》诗:“减却牡丹妖艳色。”暖:原缺,据席本、《全唐诗》补。鲜肤:鲜指新而华美。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br/>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攒金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韩琮《咏牡丹未开者》诗:“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秀囊。”<br/>含棱:翻卷的花瓣。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br/>“好和”句:写牡丹的花香,可以熏染御衣。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椒房仪法,御服舆驾,所发诸官署,及所造作,遗赐外家群臣妾。”《宋书·恩幸传序》:“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br/>“堪画”句:写牡丹的丽质如美人,可以画成选入宫中的美女图。<br/>晚态: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态。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br/>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br/>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br/>赏:席本作贵。斯须:片刻、一会儿。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变故在斯须。”<br/>参考资料:完善<br/>1、王宗堂.王建诗集校注.河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282-283<br/></p>
相关古诗文章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拼 注 译 原[唐]刘禹锡
-
[唐]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