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 卷五 ·骂鸭诗文释义
-
淄川城西白家庄的某人,偷邻居的一隻鸭子煮着喫了。夜里,觉得全身发痒;天亮后一看,身上长满了一层细细的鸭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没有办法医治。夜里,他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上天对你的惩罚,必须得到失鸭主人的一顿痛骂,这鸭毛纔能脱落。」而邻居老人向来心慈仁善,心胸宽阔,生平丢东西,从来不喜怒于色,大发脾气。偷鸭人很奸滑,便撒谎告诉老翁说:「鸭子是邻居某某所偷,他非常害怕别人骂,骂他可以警示他将来(再来偷鸭子)。」老翁笑道:「谁有那么多工夫生闲气,去骂这种品行恶劣的人。」一直不肯骂。偷鸭人很难为情,衹好把实情告诉了邻居老翁;老翁这纔肯骂,那人身上的鸭毛果然退去。
异史氏说:「太厉害啦,偷盗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盗居然浑身长出鸭毛!太厉害啦,骂人的人真的应该小心啊:一声骂竟然会把盗贼的罪孽减轻!但是,行善也是有方法的,那邻居老人,是在用骂的方法行善事。」
聊斋志异 · 卷五 ·骂鸭全文赏析
-
邑:县。作者蒲松龄家乡淄川县(今山东省淄博市)。
茸(rong绒)生:细毛丛生。葺,重重叠叠。
医:医治。
翁:称老年人,老头儿。
素:曏来。
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征:表露,表现。
诡:欺骗。
某甲:旧时书面语中称「某个人」,没有姓名,就说「某甲」。
警:警告。
卒:终于,到底,最后。
窘:尴尬。
因:于是,就。
乃:纔。
良已:完全痊癒。良,真的、果然;已:止,这里指病好了。
攘:窃取。
是以:因此。
相关古诗文章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
-
[清]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