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注解
-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珣(Xún)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唐·李弘宪《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今为浙西观察使理所。……本春秋吴之朱方邑,始皇改为丹徒。汉初为荆国,刘贾所封。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
北固亭:清·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五·镇江府》:「北固山在城北一里府治后,下临长江。自晋以来,郡治皆据其上。三面临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因名,盖郡之主山也。蔡谟起楼于其上,以贮君实,谢安复营葺之。……大同十年,武帝登望,久之曰:『此岭下足须固守,然于京口,实乃壮观。』于是改楼曰北顾楼。」《北固山志·卷二·建置》:「北固山在山上,晋蔡谟建。《梁纪》云:『大同十年春三月乙酉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乾道己丑守臣待制陈天麟补建,有碑记(嘉定甲戌,待制史弥坚命吏访得,裂为三而失其一)。楼或亭名。旧亭在郡圃后,绍熙壬子殿撰赵彦逾徙于山,西向。嘉泰壬戌阁学黄由增广之。」陈天麟《北固山志·卷十二·〈艺文·重修北固楼记〉》:「予观京口诸山起伏缭绕,出于城府,率如瓜蔓斿缀。今甘露最近江,迄立西乡,而山南北皆(下阙)田,盖昔江道也,与《南史》所云合矣。予于连沧观之西为亭,面之,而复其旧名,则甘露之为北固,其亦安之而不辞矣。夫六朝之所以名山,盖自固耳。其君臣厌厌若九泉下人,宁复有远略?玆地控吴负楚,襟山带江,登高北望,使人有焚龙庭,空漠北之志。神州陆沉殆五十年,岂无忠义之士奋然自拔,为朝廷快宿愤,报不共戴天之雠,而乃甘心恃江为固乎?则予是亭之复,不特为登览也。」按:《北固山志·卷七杂识》:「陈天麟,右朝散郎,敷文阁,乾道四年任。」
「不尽长江滚滚流」句:唐·杜少陵《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宋·苏东坡《次韵前篇》诗:「长江滚滚空自流。」
坐断:即「佔据住」之意。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句:《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生子当如孙仲谋」句:东晋、南朝宋·裴世期注《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引《吴历》:「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用注解
-
暂无
相关古诗文章
-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贺新郎 · 把酒长亭说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木兰花慢 · 滁州送范倅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贺新郎 · 别茂嘉十二弟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浪淘沙 · 山寺夜半闻钟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鹧鸪天 · 博山寺作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