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注解
-
永遇乐(lè):词牌名。南宋·周草窗《天基节乐次》:「乐奏夹钟宫,第五盏,觱(bì)篥(lì)起《永遇乐慢》。」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者始自北宋,《乐章集》注「林钟商」。晁无咎词名《消息》,自注「越调」。清·毛稚黄《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兹以苏、辛词为准。一百四字,前后阕各四仄韵。平韵者始自南宋,陈允平创为之。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唐·李弘宪《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今为浙西观察使理所。……本春秋吴之朱方邑,始皇改为丹徒。汉初为荆国,刘贾所封。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
北固亭:清·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五·〈南直·镇江府·北固山〉》:「北固山在城北一里府治后,下临长江。自晋以来,郡治皆据其上。三面临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因名,盖郡之主山也。蔡谟起楼于其上,以贮君实,谢安复营葺之。……大同十年,武帝登望,久之曰:『此岭下足须固守,然于京口,实乃壮观。』于是改楼曰北顾楼。」南宋·陈季麟《北固山志·卷二·建置》:「北固山在山上,晋蔡谟建。《梁纪》云:『大同十年春三月乙酉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乾道己丑守臣待制陈天麟补建,有碑记(嘉定甲戌,待制史弥坚命吏访得,裂为三而失其一)。楼或亭名。旧亭在郡圃后,绍熙壬子殿撰赵彦逾徙于山,西向。嘉泰壬戌阁学黄由增广之。」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开国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曾建都京口。长沙太守孙文台次子,幼跟兄孙伯符平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西元二〇〇年)孙伯符早逝。孙仲谋继位江东之主。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之台榭,此代指孙仲谋故宫。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句:宋·周美成《西河·金陵怀古》词:「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遂状窄狭,亦引伸为普通、平常。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自其高祖随晋渡江,即居于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
金戈铁马,五代后唐李袭吉《论梁书》:「毒手尊泉,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月。」二者皆为当时精良军事装备,此代指精锐部队。金戈,用金属所制之长枪;铁马,披著铁甲之战马。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句:宋武帝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宋武帝第三子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为北魏太武帝趁机以骑兵集团南下,直抵长江北岸,重创刘宋而返。草草,轻率。
封狼居胥:古时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以庆胜。《史记·卷一百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传〉》:「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捕虏言单于东,乃更令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襄。郎中令为前将军,太仆为左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襄为后将军,皆属大将军。兵即度幕,人马凡五万骑,与骠骑等咸击匈奴单于。……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取食于敌,閒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宋书·卷七十六·王玄谟传》:「玄谟每陈北侵之策,上谓殷景仁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意。』」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赢得:落得。
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嚇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宋书·卷九十五·索虏传》:「(元嘉八年)上以滑台战守弥时,遂至陷没,乃作诗曰:『逆虏乱疆埸,边将婴寇仇。坚城效贞节,攻战无暂休。覆沈不可拾,离机难复收。势谢归涂单,于焉见幽囚。烈烈制邑守,舍命蹈前修。忠臣表年暮,贞柯见严秋。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雠。去病辞高馆,卒获舒国忧。戎事谅未殄,民患焉得瘳。抚剑怀感激,志气若云浮。愿想淩扶摇,弭旆拂中州。爪牙申威灵,帷幄骋良筹。华裔混殊风,率土浃王猷。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四十三年:稼轩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正月,奉表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西元一二〇五年)春于京口作此词,恰为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隆兴二年(西元一一六四年)金兵渡淮陷濠州、滁州而至扬州。
可堪:表面意为可以忍受得了,实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小字佛狸。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西元四五〇年),北魏太武帝曾反击刘宋,两月内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直驱长江北岸,并于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之佛狸祠。《宋书·卷九十五·索虏传》:「索头虏姓托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托跋)嗣死,谥曰明元皇帝,子焘字佛狸代立。」宋·陆放翁《入蜀记·卷二》:「(乾道六年七月)四日,风便,解缆挂帆,发真州。岸下舟相先后发者甚众,烟帆映山,缥缈如画。有顷,风愈厉,舟行甚疾。过瓜步山,山蜿蜓蟠伏,临江起小峰,颇巉峻。绝顶有元魏太武庙,庙前大木可三百年。一井已眢,传以为太武所凿,不可知也。太武以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南侵至瓜步,建康戒严。太武凿瓜步出为蟠道,于其上设毡庐,大会群臣,疑即此地。王文公诗所谓『丛祠瓜步认前朝』是也。梅圣俞题庙云:『魏武数忘归,孤军驻山顶。』按太武初未尝败,圣俞误以佛狸为曹瞒耳。山出玛瑙石,多虎豹害人,往时大将刘宝,每募人捕虎于此。周世宗伐南唐,齐王景达自瓜步渡江,距六合二十里设栅,亦此地也。入夹行数里,沿岸园畴衍沃,庐舍竹树极盛,大抵多长芦寺庄。出夹望长芦,楼塔重复。自江淮兵火,官寺民庐,莫不残坏,独此寺之盛,不减承平,至今日常数百众。江面渺瀰无际,殊可畏。李太白诗云『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是也。晚泊竹筱港,有居民二十馀家,距金陵三十里。」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南宋时的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作为供奉神祇之所,而不知其曾为北魏太武帝之行宫。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之乌鸦。社鼓,祭祀时之鼓声。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传〉》:「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通用注解
-
暂无
相关古诗文章
-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贺新郎 · 把酒长亭说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木兰花慢 · 滁州送范倅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贺新郎 · 别茂嘉十二弟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浪淘沙 · 山寺夜半闻钟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鹧鸪天 · 博山寺作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宋]辛弃疾
-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拼 注 译 原[宋]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