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全文赏析
-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絃弹断,又有谁来听?
小重山诗词注解
-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小重山创作背景
-
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正当抗金前线捷报频传,凯歌高奏,士气民心大振,收复中原失地胜利在望的时刻。宋高宗赵构不顾朝野上下的反对,再次起用汉奸秦桧为枢密使。次年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从此秦桧独揽大权,极力推行投降卖国政策。广大军民抗金救国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主战派赵鼎、王庶、张戒、曾开、胡铨等人都因反对“议和”,触怒秦桧,相继被排斥出朝廷,遭到贬谪、流放和编管。岳飞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阻挠,深感自己杀敌报国的理想难以实现,内心充满了忧愤和抑郁。
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相关古诗文章
-
[宋]岳飞
-
[宋]岳飞
-
满江红 · 登黄鹤楼有感 拼 注 译 原[宋]岳飞
-
[宋]岳飞
-
[宋]岳飞
-
[宋]岳飞
-
[宋]岳飞
-
[宋]岳飞
-
[宋]岳飞
-
[宋]岳飞
-
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 拼 注 译 原[宋]岳飞
-
[宋]岳飞
-
[宋]岳飞
-
[宋]岳飞
-
[宋]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