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贺铸] 朗读

三更月。

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

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

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

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子夜歌全文赏析


    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怀有说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远去的游子为什么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有那陇头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子夜歌诗词注解


    子夜歌:即《忆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列入清商曲吴声歌曲类。其声哀苦。该词情绪与之相类,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袭用其题。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见《尔雅·翼·释鸟》)。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何许,何处。《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咸阳古道音尘绝。”柔桑,嫩桑。《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

子夜歌创作背景


    《子夜歌·三更月》是宋代贺铸的作品,词的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从而表现一位女子对丈夫久久不归的怨情和苦闷。词中很善于借助外物来渲染环境、气氛,杜鹃、流水也成了有情之物。全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风格凄婉,神韵悠长。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贺铸 宋 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052—1125【介绍】: 宋卫州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孝惠皇后五代族孙。神宗熙宁中恩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哲宗元佑六年,以李清臣、苏轼等荐,改承事郎。徽宗立,通判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