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诗词注解
-
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作「笼罩」。
四野(旧读y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敕勒歌通用注解
-
<p>译文<br/>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br/>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br/>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br/>译文二<br/>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br/>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br/>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br/>注释<br/>《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br/>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br/>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br/>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br/>笼盖四野(yě,旧读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br/>苍苍:青色。苍,青。<br/>天苍苍:天蓝蓝的。<br/>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br/>见(xiàn):同“现”,显露。<br/>参考资料:完善<br/>1、敕勒歌.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18]<br/></p>
相关古诗文章
-
[商]商汤
-
[周]释迦牟尼
-
国风 · 秦风 · 蒹葭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
-
国风 · 周南 · 关雎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
-
[周]无名氏
-
荀子 · 解蔽第二十一 拼 注 译 原[周]荀子
-
国风 · 陈风 · 月出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
-
[周]无名氏
-
国风 · 邶风 · 击鼓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
-
国风 · 魏风 · 硕鼠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
-
国风 · 邶风 · 燕燕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
-
国风 · 卫风 · 木瓜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
-
国风 · 卫风 · 硕人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
-
国风 · 周南 · 桃夭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
-
国风 · 邶风 · 静女 拼 注 译 原[周]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