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白居易] 朗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文标签: 冬天 乐府

卖炭翁诗词注解


    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三十二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此诗西窗烛版本据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宋本《白氏长庆集》卷四。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捨不得。得,能够。惜,捨。 半匹红纱一丈绫:红纱一作:红绡。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直:通「值」,指价格。

卖炭翁通用注解


    <p>译文<br/>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br/>他满脸灰尘,显出么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br/>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br/>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br/>夜里称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br/>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br/>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br/>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br/>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br/>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br/>注释<br/>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舍2首,题注做:“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br/>伐:砍伐。薪:柴。南山:称南之山。<br/>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br/>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br/>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br/>可怜:使人怜悯。<br/>愿:希望。<br/>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br/>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br/>困:困倦,疲乏。<br/>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br/>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br/>骑(jì):骑马的人。<br/>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br/>把:拿。称:说。<br/>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br/>回:调转。叱:喝斥。<br/>牵向北:指牵向宫中。<br/>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br/>驱:赶着走。将:语助词。<br/>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br/>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br/>系(x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br/>参考资料:完善<br/>1、陶本一.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七年级上册(试用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9.<br/>2、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1-164.<br/>3、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4.<br/>4、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7-158.<br/>5、陈友琴等.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0-62.<br/></p>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白居易 唐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772—846【介绍】: 唐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季庚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