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朗读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

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沁园春 ·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全文赏析


    重峦叠嶂向西奔驰,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进跳的水珠四处溅下;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给我多事,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我的房舍小,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在风风雨雨的声音中间。 雨雾消散,重峦叠嶂露出面容,争着和人见面。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衣着潇洒,长相英俊;又好像司马相如的车骑一般雍容华贵。我感觉这其中,有的如司马迁的文章一样,雄浑深沉,典雅劲健。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问偃湖哪一天能够展现烟水的美好景色?

沁园春 ·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诗词注解


    沁园春:词牌名。创始于初唐。调名源于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之典故,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明末清初·万树《词律》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此调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平韵,一百一十四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亦有于过阕处增一暗韵者。《词律·卷十九》还录另一体,即一百一十五字者。另有《花发沁园春》与此调无涉。曲牌亦有《沁园春》,大致与词牌相同或有变化。曲牌是由词牌演化而来,其来历亦相同。 灵山:《广信府志》:「灵山在府城西北七十里上饶县境内,信之镇山也。高千有馀丈,绵亘百馀里。」 齐庵:据本词「吾庐」句,知齐庵乃稼轩于灵山所造居室,而偃湖与菖蒲港亦必在灵山之下。 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宋·苏轼《游径山》诗:「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镫相回旋。」 惊湍(tuān):急流,此指山上之飞泉瀑布。 跳珠:飞泉直泻时溅起之水珠。 缺月初弓:形容横截水面之小桥如一弯弓形新月。 检校(jiào):巡视。 「龙蛇影、风雨」:此承上句松言。宋·苏轼《戏作种松》诗:「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不见十馀年,想作龙蛇长。」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诗:「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北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二十八·咏物门》:「《王直方诗话》云:『或有称咏松句云「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者,一僧在坐曰:「未若『云影乱铺地,涛声寒在空』。」或以语圣俞,圣俞曰:「言简而意不遗,当以僧语为优。」』」龙蛇影,松树影。 「看爽气朝来三数峰」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谢家子弟:形容《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兄奕子)谢玄传〉》:「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磊落:仪态俊伟而落落大方。 「相如庭户,车骑雍容」句:《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间雅甚都。」 「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句:《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柳宗元传》:「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雄深雅健,指雄放、深邃、高雅、刚健的文章风格。按: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继父职,任太史令,作《史记》自称《太史公书》。

沁园春 ·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时稼轩罢居带湖。上阕写灵山总体环境之美,下阕写自己处于自然中的感受与抒情。全词表达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辛弃疾 宋 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140—1207【介绍】: 宋济南历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高宗绍兴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奉京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杀京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孝宗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