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百尺朱楼临大道

[王国维] 朗读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蝶恋花 · 百尺朱楼临大道全文赏析


    那百尺高的红楼,正临着宽阔的大路。不管黄昏还是清晨,楼外总传来轻雷似的车声。窈窕的佳人啊,孤独地凭倚着楼畔的阑干,无聊中把路上的行人一个个细数。 霎时间车子驶过,卷起飞尘,扑向树梢。唉,路上的行人和楼中的女子,都在这红尘中不知不觉地老去了。傍晚时候,西风吹来了冷雨。到了明朝,当更为路上积满潦水而忧伤。

蝶恋花 · 百尺朱楼临大道诗词注解


    朱楼:华丽的红色楼房。 轻雷,喻车声。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 不间:不间断的。 窈窕:形容女子的美好。 一霎:一阵。 树杪:树梢。 陌上:指游子。 楼头:指思妇。 薄晚:临近傍晚。 流潦:指雨后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

蝶恋花 · 百尺朱楼临大道创作背景


    这首词以楼头女和陌上行人为对象,勾勒出他们的生存状态,揭示出他们都将老于尘嚣之中的命运。词人以双重视角做观照,直面众生的悲剧,饱含着浓重的忧生忧世的意识,将诗人的哲思和哲人的诗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人间词》甲乙两稿有署名山阴樊志厚序,或云是作者自撰,序中说到此词,称其“皆意境两忘。物我一体,高蹈乎八荒之表,而抗心于千秋之间”,可谓誉扬备至。纵然是作者自诩,亦不妨视为自知之明。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王国维 清 词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因病归国,执教于南通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