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黄景仁] 朗读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诗文标签: 杂诗

杂感全文赏析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杂感诗词注解


    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薄幸:对女子负心。 书生:作者自谓。 谶(chèn):将来会应验的话。 “春鸟秋虫自作声”句:韩愈《送孟东野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其必由不得其平者乎?”黄诗本此,与次句相应。

杂感创作背景


    《杂感》是清朝词人黄景仁的作品。黄景仁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又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全诗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穷愁愤懑而发,俊逸但不深厚。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黄景仁 清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749—1783【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仲则,一字汉镛,号鹿菲子。诸生,与同乡洪亮吉知交。从邵齐焘问学。出游皖、赣、湘一带,又受安徽学政朱筠邀,入其幕府。最后自京师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