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 朗读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诗文标签: 历史 写景 感慨 人生

同崔邠登鹳雀楼全文赏析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同崔邠登鹳雀楼诗词注解


    同:犹“和”,酬和。崔邠(bīn):唐代诗人。字处仁,清河武城人。鹳(guàn)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 西:一作“南”,一作“前”。 汀洲:水中小洲。《楚辞·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南朝梁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晋陶渊明《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为:一作“知”。 风烟:一作“风尘”。起:一作“是”。思归:一作“思乡”。 远目:远望。唐羊士谔《书楼怀古》诗:“远目穷巴汉,闲情阅古今。”

同崔邠登鹳雀楼创作背景


    《同崔邠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前半部分描述了鹳雀楼的景色并抒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后半部分诗人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惆怅。全诗通过即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而并入归思,意境十分浑成厚重,为历代所传诵。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李益 唐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748—829【介绍】: 唐陇西姑臧人,字君虞。李揆族子。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德宗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客游燕赵,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宪宗元和中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