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朗读

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历遍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

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鹧鸪天 · 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全文赏析


    我们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我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都是被他们捉弄的。让我们开怀喝个痛快,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吧!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叫我听见伤心。 看这绿水的江河,像带子萦回弯曲,荷花叶子,圆圆点点的像青钱,布满了池塘。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兰的青天连一起。明天早晨我就要放棹东归去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

鹧鸪天 · 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诗词注解


    司马汉章:司马倬(zhuō),字汉章,时为江西京西湖北总领,故称之为监或大监。《宋史·卷二百九十八·〈司马池传·司马朴传〉》:“(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 安平献王 孚后,……子旦、光,光自有传。旦孙朴)朴字文季,少育于外祖范纯仁。……靖康初,入为虞部、右司员外郎。金人次汴郊,命朴使之。二酋问朴家世,具以告。喜曰:‘贤者之后也。’待之加礼,乃吐腹心,谕以亟求讲解。……二帝将北迁,又贻书请存立赵氏,金人惮之,挟以北去,且悉取其孥。开封仪曹赵鼎,为匿其长子倬于蜀,故得免。”《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卷四》马骙撰《修复宋太师温国公司马文正公祠墓记》:“初,金虏挟公侄孙兵部侍郎朴北去,悉取其孥,赵忠简为匿其长子倬于蜀,因家叙州。”按:《宋史》及《司马氏源流集略》均不载司马汉章之历官本末,今据《宋会要》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知其于绍兴末年曾知房州及德安府,乾道、淳熙中知襄阳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任户部员外郎,江西京西湖北总领,江南东路提点刑狱。此处以监相称,知司马汉章其时正任江西京西湖北总领。 “聚散匆匆不偶然。”句:宋·欧阳修《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稼轩於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由江西提刑调京西转运判官,四年(公元1177年)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其年秋冬间又迁知隆兴兼江西安抚,二年内所至莫非楚地。张孝祥《鹧鸪天·淮雨为老人寿》:“农桑欲遍楚山川。” 历遍:一作“遍历”。 风月:指美好景色。 “莫放离歌入管弦。”句:宋·欧阳修《别滁》:“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莫放,莫唱、莫奏;管弦,泛指乐器。 萦(yíng)绿带:绿水环绕似带。 点青钱:密密荷叶如青钱点缀水面。唐·杜甫《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东湖:在豫章郡治东南。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西路·隆兴府》:“洪州,春秋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高帝始置豫章郡。东湖在郡治东南,周广五里。”《新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江南道·西道采访使〉》:“(南昌)县南有东湖,元和三年刺史韦丹开南塘斗门以节江水,开陂塘以溉田。” 春水碧连天:唐·韦庄《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後夜相思月满船:宋·张孝祥《鹧鸪天·荆州别同官》:“今宵拚醉花迷坐,後夜相思月满川。”

鹧鸪天 · 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创作背景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是南宋爱国词人辛稼轩於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所作。辛稼轩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两年之内,作者走马灯似的调迁,既无法实现其“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壮志,又苦于宦海风波的险恶,心情本已十分抑郁;眼前又值与友人别离之际,更觉难以为怀,故有“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之句,姑且对景痛饮以遣离愁而已。感情真实,造语质朴。换头三句,承“风月”而来。春光明媚,翠色扑人,无奈分襟在即,则此乐景又反使人增加惜别之情。全词篇幅虽短,但能将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置于一处抒写,并照顾到景物的衬托,也颇见作者的艺术匠心。起韵借聚兴感,直中藏曲,吐露作者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辛弃疾 宋 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140—1207【介绍】: 宋济南历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高宗绍兴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奉京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杀京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孝宗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