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题梅

[辛弃疾] 朗读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籞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惜。

念奴娇 · 题梅全文赏析


    暂无

念奴娇 · 题梅诗词注解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明皇异而遣之。』《开元 天宝遗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宫词》入此曲者。后复转此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 「题梅」:广信书院本作「韵梅」,四卷本乙集作「梅」,玆从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 天真:四卷本乙集同,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改作「太真」。 朱朱白白:唐·韩愈《感春三首·其三》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宝籞(yù):瑰丽之苑囿,即名园。《韵会》:「籞者,禁苑之遮卫也。」 阆苑:广信书院本作「阆风」,玆从四卷本乙集。东晋·葛洪《神仙传》:「崑崙阆风苑有玉楼十二层,左瑶池,右翠水。」《西王母传》:「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隶焉。所居宫阙,在龟山 春山,西那之都,崑崙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左带瑶池,右环翠水。」 人惜:四卷本乙集作「人忆」。

念奴娇 · 题梅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上阕写梅之风韵。开头二句写其颜色。「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下阕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尝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细读词之下阕,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繫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辛弃疾 宋 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140—1207【介绍】: 宋济南历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高宗绍兴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奉京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杀京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孝宗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