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新华字典

~ 新华字典

拼音 fēng ㄈㄥ

部首
笔画11画
部外笔画7画
字形左右结构
五行
五笔OTDH
统一码70FD
郑码UORC
仓颉码FHEJ
四角码97854
电码3536
异体字

【烽】字概述

〔烽〕字的拼音是(fēng),部首是火部,总笔画是11画

〔烽〕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火。

〔烽〕字仓颉码是FHEJ,五笔是OTDH,四角号码是97854,郑码是UORC,中文电码是3536,区位码是

〔烽〕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烽〕字异体字是

【烽】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烽】字笔顺

【烽】字详解

fēngㄈㄥ

基本解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火( 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➋ 喻战争或战乱)。~烟。~燧。~火台。~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火,夆( fēng )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同本义signal fire; beacon fire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寇至,且入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

烽警(报警的烽火)

3.指战火 flames of war

烽火连天(形容战火到处燃烧);烽燹(战火)

4.指烽火台 beacon tower

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烽侦(烽火台);烽候(指烽火台);烽台(即烽火台);烽墩(烽火台)

5.泛指举火fire

后[许] 章坐走马 上林下烽驰逐,免官。 —— 《汉书》

fēngㄈㄥ

详细解释

古代边防警报、求援用的烟火信号。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首之一八:“警急烽常报,传声檄屡飞。”

fēngㄈㄥ

详细解释

古代边防人员遇敌人来犯为示警而点燃的烟火。

烽烟。

【烽】字源字形

烽(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烽(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烽(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烽(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烽】的组词

含【烽】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