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诗诗词注解
-
暂无
捣衣诗通用注解
-
<p>译文<br/>在漫长的秋夜里,长安城中的妇女在精美的捣衣石上捣捶着衣服。<br/>从香杵与锦石碰撞发出的捣衣声,能知道距离的远近,砧声一声声地传来,十分凄凉。<br/>七月初七,银河分外灿烂;八月十五,月光分外明亮。<br/>丈夫在边关,音信已经断绝,思妇夜里难寐,在鸳鸯楼上寂寞地望着天上的天狼星。<br/>注释<br/>捣(dǎo)衣:古人制作衣裳,先将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木杵敲打使之柔软以便缝制。<br/>佳人:年轻美貌的女子,此泛指妇女。<br/>锦石:精美的捣衣石。<br/>流黄:黄色的丝织品,这里指衣料。<br/>香杵(chǔ):用香木制成的捣衣木棒。<br/>纹砧(zhēn):有花纹的捣衣石,即上句所说的“锦石”。<br/>近远:距离。<br/>传声递响:砧声一声声地传来。<br/>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织女在这天夜晚渡河相会。<br/>长河:天空中的银河。烂:灿烂。<br/>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俗称“中秋节”,中秋节的时候明月满弦,月光明亮。中国古代习俗常常以中秋为佳人团圆的日子,古诗中也常用中秋明月寄托相思之情。光:这里作形容词用。<br/>蠮(yē)螉(wēng)塞:居庸关的别名,又名军都关,古时九塞之一,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因关上筑土室以观望,状似蠮螉用土筑起的蜂房,故称。蠮螉,是细腰蜂。<br/>候雁:本指随节令变化而迁徙的大雁,此出代指音信。<br/>鸳鸯楼:本指汉朝未央宫中的鸳鸯楼,这里代指捣衣女子所居住的地方。<br/>天狼:星宿名,中国古代的人们以为此星出则有战事发生。<br/>参考资料:完善<br/>1、君慧主编.《古诗三百首》: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01:第328页<br/>2、(清)王夫之选编;邹福清,杨万军注评.《古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59页<br/>3、高泽雄编.《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04:第83页<br/>4、仇仲谦沈国华等.《爱情诗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112页<br/>5、邢汝惠主编.《名篇导读古诗词曲》: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04月第2版:第62-65页<br/></p>
相关古诗文章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奉和竟陵王经刘瓛墓下诗 拼 注 译 原[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
-
[南北朝]柳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