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诗文标签: 修身 立志

诫子书诗词注解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发语词,无实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一作“澹(dàn)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广才:增长才幹。 成:达成,成就。 淫慢:一作“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增长之义。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通用注解


    <p>译文<br/>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br/>注释<br/>诫:警告,劝人警惕。<br/>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br/>书:书信。<br/>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br/>君子:品德高尚的人。<br/>行:指操守、品德、品行。<br/>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r/>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br/>修身:修养身心。<br/>养德:培养品德。<br/>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br/>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br/>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br/>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br/>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br/>才:才干。<br/>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br/>成:达成,成就。<br/>淫慢:放纵懈怠。<br/>淫:放纵。慢:懈怠。<br/>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br/>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br/>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br/>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与:跟随。<br/>驰:疾行,指飞速逝去。<br/>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日:时间。<br/>去:消逝,逝去。<br/>遂:最终。<br/>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br/>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br/>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br/>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br/>参考资料:完善<br/>1、温儒敏总主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5-86<br/>2、刘琦编著.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长春:吉林文艺出版社,2011:88-89<br/></p>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诸葛亮 三国 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81—234【介绍】: 三国蜀琅邪阳都人,字孔明。东汉末避乱隆中,躬耕读书,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有“卧龙”之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屯新野,三顾茅庐,亮陈据有荆益、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