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山丞相诗词注解
-
文丞相: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宋末状元。元兵南下,率义军抗战,拜右丞相,封信国公。后被俘,解送大都。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徒把干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以戈挥之,日为之反三舍(舍在这里是‘星区’之意,三舍就是太阳往回跑了三个星区那么远”)。此句即用该典,意谓宋室江山如夕阳西下,难逃覆亡的命运。文天祥欲力挽狂澜,虽无补于大势,却大显英雄气概。
南冠:本为春秋时期楚人所戴之冠名。后多用《左传》成九年所载楚人钟仪在晋为囚之典。以南冠代指囚徒。
被风吹:喻元兵势大。
子房:张良,韩国人,家五世相韩。韩亡,张良谋报韩仇,结勇士刺杀秦始皇未成。后佐刘邦建汉,立大功,封留侯,而韩国终于未复。
诸葛:三国时诸葛亮,佐刘备建蜀汉,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
祚移:喻改朝换代。祚,皇位。
鼎湖龙去:《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铸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来迎,黄帝乘龙升天而去。后人遂以“鼎湖龙飞”为典故,指皇帝死去。这一句即用该典,指宋端宗及帝昺已死。
华表鹤归:传说古代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后来道成化鹤飞回辽东,落在城门华表柱上,当时一个少年见到想举弓射之。鹤立即飞向天空徘徊,作诗:“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然后高飞而去。这里引用该典,意谓不见文天祥英魂来归。
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迁后“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木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而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事,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此二句用该典,意谓如今整个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挽文山丞相通用注解
-
<p>译文<br/>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br/>张良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亮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他岂能料到。<br/>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迟迟不见您的魂魄归来。<br/>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br/>注释<br/>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br/>文山丞相:即文天祥,字宗瑞,号文山,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至元十九年(1282年)在燕京就义。<br/>金戈(gē)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这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br/>南冠:楚冠,比喻囚犯。<br/>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br/>子房:即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后佐刘邦灭秦兴汉。<br/>诸葛: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佐蜀,曾六出祁山,谋恢复汉室。<br/>宁:岂。<br/>祚(zuò):皇位。<br/>移:转移。<br/>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br/>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br/>龙去远:比喻宋室倾覆而难以复兴,亦隐喻宋帝赵昺之死。<br/>月明华表鹤归迟:《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这里以鹤归隐喻文天祥之死,言文天样若魂归江南,定当有城郭如故而人民非的感叹。<br/>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br/>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br/>参考资料:完善<br/>1、郭预衡主编.高等学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07第1版:第295页<br/>2、李梦生注译.元明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07第1版:第28页<br/></p>
相关古诗文章
-
南乡一剪梅 · 招熊少府 拼 注 译 原[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
-
次韵阿荣存初参议秋夜见寄 拼 注 译 原[元]虞集
-
[元]虞集
-
[元]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