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知时节,还寻旧宇归。
新人方按曲,不许傍帘飞。
偶题通用注解
<p>译文<br/>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只有自己知道。<br/>历代作家都是不同的流派,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随便地流传于后世。<br/>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br/>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br/>后来的一些杰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创作经验,而各个时代又各具独自的创作方法。<br/>诗歌的创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学说的读书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诗歌创作的意念从幼年时即接受家庭的熏陶。<br/>我永远景仰江东那些风流盖世的诗坛先辈,我也赞美并喜欢魏都邺中的那些文学奇才。<br/>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马,只有像曹操、阮璃这些才能杰出的人,才能带出好的人才。<br/>那作车轮的工匠仅仅是把轮子做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能作轮子而失其传统,可惜呀,就像父亲确定了房屋的盖法,仍然不足的是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失去了继承祖业的人才。<br/>尽管朋友们认为我随意就能写出像《潜夫论》那样的好文章,认为我有写《曹娥碑》式的绝妙文笔,那只是虚誉而已。<br/>自己缘情作诗,抒发贫病在身、屡屡漂泊、迁移流浪生活的情怀,聊以自慰。<br/>惭愧自己无有经世济民的良策,只好像那小鸟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这偏僻的边远之地。<br/>蜀地战乱不休,环境险恶,蜂虿伴着尘沙,蛟螭缠绕江峡,人多于难,民不聊生。望眼前萧瑟荒凉、触目生悲的景象。<br/>想那唐虞之际的太平盛世相去已远了;目前藩镇割据,战争连续不断,真像当年楚汉两雄相争,弄得时势岌岌可危。<br/>如今我大唐圣朝还有那些肆意作乱者存在,尤其夔州这荒僻地区的习俗更喧闹低下,实在令人生悲。<br/>我这颗忧伤沉闷的心啊,就如狱屋基下埋藏的宝剑虽闪紫光而未现;犹如茫无边际池水中一条困守的蛟龙,不得云雨如何飞腾。<br/>那两都为武将掌权,都开建有幕府机关,普天之下,军麾如林,烽火不息,战事不断。<br/>在南海边地,汉时马援所立的铜制界柱已被毁坏,西部吐蕃人也数寇唐境,占领长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乱出奔。<br/>远方的音书不至,怨恨那喜鹊不能及时报喜,夔州这边远之地荒僻,且责怪山间野兽为什么咆哮声那么疾厉。<br/>在这里从事些农业劳动,可以排解作诗的情趣,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学习些当地的风俗习惯。<br/>临江远眺,望不到家乡终南山那险峻的山峰白阁,遥忆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长安城美丽的风光。<br/>我哪里敢强求写出精采的诗句,在那苦愁袭来之时,只是借诗歌抒写离别的情怀。<br/>注释<br/>殊列:犹言不同的流派。殊,差别。<br/>浪垂:随便留传。浪,放纵,引申为随便的意思。<br/>骚人:指《楚辞》的作者。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称《楚辞》这种诗体为骚体,其作者为骚人。<br/>汉道盛于斯:是说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br/>绮(qǐ)丽:华美。<br/>弱岁:二十岁。<br/>江左逸:指东晋、南朝时代的诗人如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等。<br/>邺(yè)中奇:指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王粲、刘桢等人。<br/>騄骥(lùjì):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br/>骐驎(qílín):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带好儿:是说有的诗人还将诗学传给儿子,如曹操和儿子丕、植都是诗人。<br/>“车轮”句:《庄子·天道》有一则寓言说:轮扁告诉齐桓公道:我斫木头做轮子,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要“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这我没法传给我的儿子。后人常用这典故来比喻艺术创作经验不易为人体会。<br/>堂:这里指屋基。构:这里指屋架。《书经·大诰》有个比喻:父亲做房屋,儿子连屋基都不肯筑,哪肯去树屋架?后人因以“堂构”这个词指子继父业。<br/>漫:随便。<br/>缘情:这里即以“缘情”为赋诗的代语。<br/>经济:经邦济世。<br/>假:借。<br/>虿(chài):蝎子。<br/>蛟螭(chī):古代传说中的龙类。<br/>连翩:鸟并飞貌。楚汉之际,群雄并起,有如连翩飞鸟。<br/>圣朝:指唐朝。盗贼:指安史余党及各地叛乱分子。<br/>异俗:指四川东部一带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人情风俗。喧:喧哗。卑:低湿。<br/>郁郁:盛貌。星辰剑:言精气上冲星辰的宝剑。<br/>苍苍:盛貌。<br/>两都: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军队出征,随地搭起帐幕办公,所以将军府也称幕府。<br/>万宇:犹万方。军麾:军旗。<br/>“南海”二句:东汉马援曾在交趾立铜柱以表汉界,其地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东北分茅岭。这时,南诏背唐与吐蕃联结,南部边界很不平静,所以用马援所立锕柱已残破为比。<br/>月支:即月氏,汉西域国名,以喻吐蕃。当时,吐蕃多次入侵,唐朝时常屈辱让避。唐居吐蕃东,故云“东风”。<br/>“音书”句:古人迷信,认为乌鹊叫是有喜事。当人们希望收到亲人来信时,乌鹊恰巧叫了,而结果仍无信来,便转而恨乌鹊的无灵了。<br/>“号怒”句:这是写居处荒僻,时闻熊、罴(pí)的叫声,觉得讨厌。<br/>“稼穑”句:种谷叫做稼,收谷叫做穑。这是说因为要从事农作,分散了作诗的兴趣。<br/>“柴荆”句:柴荆,茅屋。各地水土不同,人们各有所宜,叫做土宜。这是说旅居夔州,努力习惯它的水土。<br/>“故山”二句:白阁在终南山上,下面就是镁陂。皇陂即皇子陂,在长安南。<br/>参考资料:完善<br/>1、姜海宽主编.杜甫诗歌选读[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598-607.<br/>2、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240-242.<br/></p>
相关古诗文章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
[宋]李师中
作者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013—1078【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字诚之。举进士。擢广西提点刑狱,摄帅事。善抚土着,招降侬智高子宗旦,边民呼为“桂州李大夫”。神宗时,累官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