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通赋

[班固] 朗读

系高顼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飖颽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扬声。

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

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

咨孤蒙之眇眇兮,将圮绝而罔阶。

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

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匪党人之敢拾兮,庶斯言之不玷。

魂茕茕与神交兮,精诚发于宵寐。

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

揽葛藟而授余兮,眷峻谷曰勿坠。

吻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

黄神邈而靡质兮,仪遗谶以臆对。

曰乘高而遌神兮,道遐通而不迷。

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

盖惴惴之临深兮,乃二雅之所祗。

既讯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

盍孟晋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

承灵训其虚徐兮,伫盘桓而且俟。

惟天地之无穷兮,鲜生民之晦在。

纷屯邅与蹇连兮,何艰多而智寡。

上圣迕而后拔兮,虽群黎之所御。

昔卫叔之御昆兮,昆为寇而丧予。

管弯弧欲毙仇兮,仇作后而成己。

变化故而相诡兮,孰云预其终始!
雍造怨而先赏兮,丁繇惠而被戮。

栗取吊于逌吉兮,王膺庆于所戚。

叛回穴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

单治里而外凋兮,张修襮而内逼。

聿中龢为庶几兮,颜与冉又不得。

溺招路以从己兮,谓孔氏犹未可。

安慆慆而不萉兮,卒陨身乎世祸。

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固行行其必凶兮,免盗乱为赖道。

形气发于根柢兮,柯叶汇而零茂。

恐魍魉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黎淳耀于高辛兮,芈强大于南汜。

嬴取威于伯仪兮,姜本支乎三趾。

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东邻虐而歼仁兮,王合位乎三五。

戎女烈而丧孝兮,伯徂归于龙虎。

发还师以成命兮,重醉行而自耦。

震鳞漦于夏庭兮,匝三正而灭姬。

巽羽化于宣宫兮,弥五辟而成灾。

道修长而世短兮,敻冥默而不周。

胥仍物而鬼诹兮,乃穷宙而达幽。

妫巢姜于孺筮兮,旦算祀于契龟。

宣曹兴败于下梦兮,鲁卫名谥于铭谣。

妣聆呱而劾石兮,许相理而鞫条。

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原而分流。

神先心以定命兮,命随行以消息。

斡流迁其不济兮,故遭罹而嬴缩。

三栾同于一体兮,虽移易而不忒。

洞参差其纷错兮,斯众兆之所惑。

周贾荡而贡愤兮,齐死生与祸福。

抗爽言以矫情兮,信畏牺而忌鵩。


所贵圣人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

物有欲而不居兮,亦有恶而不避。

守孔约而不贰兮,乃輶德而无累。

三仁殊于一致兮,夷惠舛而齐声。

木偃息以蕃魏兮,申重茧以存荆。

纪焚躬以卫上兮,皓颐志而弗倾。

侯草木之区别兮,苟能实其必荣。

要没世而不朽兮,乃先民之所程。

观天网之纮覆兮,实棐谌而相训。

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

素文信而厎麟兮,汉宾祚于异代。

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

养流睇而猿号兮,李虎发而石开。

非精诚其焉通兮,苟无实其孰信?
操末技犹必然兮,矧耽躬于道真。

登孔昊而上下兮,纬群龙之所经。

朝贞观而夕化兮,犹喧己而遗形。

若胤彭而偕老兮,诉来哲而通情。

乱曰:
天造草昧,立性命兮。

复心弘道,惟圣贤兮。

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保身遗名,民之表兮。

舍生取谊,以道用兮。

忧伤夭物,忝莫痛兮。

皓尔太素,曷渝色兮。

尚越其几,沦神域兮。

诗文标签: 辞赋精选 抒情 自白

幽通赋诗词注解


    暂无

幽通赋通用注解


    <p>译文<br/>  我本是高阳氏颛项的远代子孙,由于中世时期显赫的神灵——虎以乳哺育了先祖子文,所以我们就以班为姓氏。班氏先祖若蝉之蜕,自楚迁北,在北方之野称雄而英名远播。至汉明帝时期,仿佛鸿雁从水中到陆上,班氏先人女为婕好,男在京师为朝臣,受到他人尊重。到了王莽,他罪恶滔天,将要毁灭华夏,这时父彪遭遇到忧患,却能在避难途中写出《北征赋》,他既保全了自身,又给后人留下美好的训诫,并居住在仁者所处的地方。<br/>  赞颂前人品格的完善美好,无论穷或达,都能惠利他人,有令名于后世。感叹自己愚蒙孤弱,地位卑贱,惧怕将毁绝祖业而又无路可以达到成功。哪里是自身有什么足以让我追求的东西?而是恨家传的事业将断绝,从而感到担忧。在隐居中静下来久久思索,经过了一段时间,反而想得更远。并非说能与乡友们再次去进取,而是希望自己的言行不玷辱先人的事业。我的魂魄孤独无依,确实经常在夜间的睡梦中与神灵交往。梦见自己登上高山向远处眺望,依稀看到了神人。他拿着葛藟交给我,之后回首又看到险峻的山谷,希望自己不要坠下去。到了黎明时分醒悟过来,仰首凝思,心中依然是模模糊糊,无法分辨究竟是吉还是凶。当想到黄帝是那么久远而无法向他询问,只好依据他所留下的谶文,以自己心中所想的来作为回答。于是就说:登上了高山,遇到了神灵,将要领悟仙家道术,由于道路是悠远而通达的,就不再感到迷惑。《诗经·周南·穆木》上说:“南有穆木,葛薷素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先前我梦见葛藟,这就是安乐的兆象。至于后来面临深谷而十分恐惧的梦象,那就如《诗经·小雅·小宛》中“惴惴小心,如临于谷”句及《小雅·小曼》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句所提出的忠告。这梦象既告诉你一个吉象,然而又明显地表达了一个忠告。这就告诉我,为什么不去竭力向前,赶上大家,时光一过即逝,不再有第二次机会。刚受到神灵的训诲,不免还有些狐疑,于是站着不动而观察等待。只感觉到天地长久,人寿短促,时目无几。感到人都是处于困境,都会有很多艰难,同时又缺少智慧,所以不免遇到灾祸。只有前代的圣人遇纷难时,能睹机而悟,然后自拔,至于众人,岂能预先自己做到防止呢。<br/>  从前卫叔武接回兄长,并把君位让给兄长,然兄长却成为敌人,而自身最终丧命。管仲曾开弓想射杀仇敌,然而仇敌当上了君王之后,反而重用了自己。事情的变化本来就是这样与预料的相反,谁能预知其始终的吉凶。当年雍齿与刘邦结怨,结果反而先受到高祖的封赏,丁固曾救过刘邦的命,等到归附刘邦时,反遭杀害。汉景帝栗姬,其子立为太子,本是吉事,结果由于嫉妒,自取死亡;而汉宣帝王皇后,初为婕好,无子,这本是一件发愁的事,结果由此而被立为皇后,令母养太子,最终获得幸福。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混乱而变化不定,只有那个北地之老人比较懂得“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春秋鲁国隐士单豹修养导气之术以祈求长生,到头来不幸遇饿虎,被饿虎所食。张毅在外一直为义而忙碌,后来却因内热之病而死。或许中和之道可以免于祸难,然而颜回早死,冉耕恶疾,为善之人亦不得其报。春秋时隐士桀溺曾叫孔子学生子路跟随自己,说孔子的做法还是不适应社会形势,怎么可以在那纷乱不息的社会中不回避一下呢,以至最终碰上了灾祸而献出了生命。游历在圣人门下也无法获得救助。到了身死于卫,即使覆醢不食,又有何补益。子路品行刚强,其遭凶祸是必定而不可避免的,然而他的一生没有落到一种乱盗者的下场,这就是向孔子学习道的结果。一个人的形貌气质承继于父母,而吉凶夭寿,非独在人,比如草木,花叶盛与零落,各从其类,皆由本根所发。不要像《庄子》中所说的影外之淡影责影子行止无定一般,把颜回、冉耕、子路的逢灾去责难其师,其实,人之吉凶,皆由天命。楚之祖先黎是颛项之子祝融,担任高辛氏火正一职,十分荣耀,之后芈姓一族在长江以南水乡强大起来。春秋时期伯益有节制鸟兽百物之德,由此赢氏兴盛起来;而齐国君王姜姓的嫡系和庶出子孙都是伯夷之后代,伯夷为秩宗,主管祭奠天、地、人鬼之仪礼。以上三王的祖先在人道方面,确实都到了求仁而得仁的程度,而从天道来说,又做到完全一致,让他们的后代都成为诸侯国君。当年殷纣王十分残暴,残害了比干、箕子、微子三位仁者,而周武王却与神灵的佑助、地理优势、前人的基业相一致,并与岁、日、月、星、辰相应而理应登位。晋献公之宠姬骊戎之女酷暴而谮杀孝顺的太子中生,并逐群公子,致使晋公子重耳卵年出外流亡,酉年归晋,前后共十九年。周武王姬发曾在孟津会合诸侯之师,之后率师返回。等到两年后,重新发兵,方才灭殷商而完成天命。晋文公重耳曾经被妻子灌醉后强行推上回国立业的道路。夏朝末,有二神龙在夏宫廷留下涎沫,一直经过夏商周三朝,到周历王时,涎沫变玄鼋,玄鼋使宫女孕,生女,后该女即成为周幽王王后,致使幽王失国,被杀。汉宣帝时未央官路车令厩中雌鸡化为雄鸡,经过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五代君王后,就出现元后统政的苗头,造成后来王莽篡国的灾祸。天道长远,人世短促,人在当世冥默,不能见征应之所至。所以圣人就要凭借卜筮去聆听鬼神的旨意,才能通极古今,明晰幽微。春秋时,陈国的太子完少时,其父厉公使周史卜,得居有齐国之卦。周公以龟壳占卜居洛,得世三十,年七百的卜辞。周宣王的中兴在于《诗经·无羊》所说的“牧人乃梦”的吉兆,而曹国的灭亡也同样由于《左传·哀公七年》所记载的“初,曹人或梦”的印证。鲁昭公与鲁定公的名源于昔日民谣,卫灵公的谥号则源于所掘得石榔上的铭文。春秋晋大夫叔向母亲听到孙子伯石刚生下来时的啼哭声,就知道他是家门的克星。西汉初相士许负相条侯周亚夫面相上的条纹,就告戒其日后必遭饿死。宇宙万物的本原及变化规律都是在混沌之中自然生成,至于观察的具体方法、手段则可以由同一目标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如水同源而分流。神灵往往在人的思维考虑之前就决定了他的命运,入就随着这个命运呈现盛衰祸福。人生变化不定,各随其本身的遭遇而获得成功或失败。春秋晋大夫栾书、子栾熏、孙栾盈本是一个整体,栾书的德泽福荫到子栾量,而栾的汰虐也祸延给子栾曩盈,这种祸福因果相报的规律是没有差错的。当年士鞅深明报应的参差不一,纷错复杂,而百姓却不能不感到迷惑。庄周、贾谊思想愤激,对世俗的观念法则感到困真情,他们确实是一个害怕成为祭宗庙的牛,一个忌惮鹏鸟所带来的凶讯。<br/>  最值得珍贵的是圣人卓绝的学说、论着,它能指引入顺着个人天生的特性或品质,行事不逾越义的界限。比如富贵,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则君子不居;死亡,人之所恶,处得其节,则君子不避。假如一个人的操守十分检点,始终如一的话,那么他会感到所承担的道义就很轻松,而不觉得累赘。殷末比干、箕子、微子三位忠臣所行各异,然而都被称颂为仁人。伯夷在周武王灭纣时,离开殷商,投奔周朝;而柳下惠三黜不去,恋父母之邦,他俩的行为是如此相反,然而都有好名声。战国时段干木安卧魏国,就使魏文侯获得尊贤的美誉,国家也由此昌盛。春秋时申包胥,逾越险阻,层茧重胝,如秦乞师,终于救楚而败吴。楚汉之争时,纪信为救刘邦,诈为刘邦出降,使刘邦乘隙逃出,而自己被项羽烧死。汉初商山四皓保持自己的志向、节操,不接受汉高祖的聘请,并始终没有迷惑过。人的操行与追求目标各不相同。好比兰蕙松栝,各有本性,而人只要有仁义之道,必有荣名。希望在逝世后留下不朽的美名,这是古时的贤人所追求所效法。看天道广佑世人,确实是辅助那些诚信而顺应天命的人。而探索从前圣人的治国的法度,也是凭借着德和信两大原则。虞舜时代,美妙的《韶》乐招引了凤凰来朝,事过千年,孔夫子在齐,听到《韶》乐,着迷得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所修的《春秋》信而不妄,并招致麒麟,因此汉王朝礼待孔子之后裔。虞《韶》与《春秋》,聚天地之灵气,能招致凤凰与麒麟,它的精神在千年之后,犹能感动人心。让人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当年楚国善射者养由基的目光向四处一望,那猿猴就悲号,知其必中。西汉初名将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这般技能倘非有至诚之心,怎么能达到?假如没有这种技能又怎么能展现出来?从事一种至下的技艺尚且一定需要这种精神,况且当自身沉迷于追求道德的本原这么重大的事情。上自伏羲,下至孔子,都是圣人作经,贤者围绕着学说、原则而行。只要清晨获得天地之大道,那么即使傍晚死了也无所憾,就好比是忘却了自我,何况其它的身外之物呢?倘若死而不朽,这无异与彭祖同寿,同时跟随老聃之踪迹,这样就可以与后世的哲人言至道而通达情意了。<br/>  末章: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确立了各自的本性与命运。而能够心里装着天地之道的。就只有圣贤。天地使万物运转变化,如水之流,无所止息。人生能保其身,死有令名,固然能成为民之表率,然而不幸而舍生取义,亦符合道的使用准则。然而不能保持个人的天赋本质,不能争取到天赋的命运,反而自取忧伤,为物所夭,那就没有任何耻辱比这更大了。人只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不渐染于流俗,这就是保持个人天质的洁白,这怎么会有渝变之色呢?人倘若能不变本色,那么就差不多接近了神道的细微精深的要义,而进入了神明之域。<br/>注释<br/>高顼(xū):颛顼号高阳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族首领。胄(zhòu):古帝王和贵族的后代。<br/>氏:表明宗族的称号。古时唯贵族有氏,平民则无。中叶:中世,这里是指中世时楚国的令尹子文。炳灵:显赫的英灵。<br/>飖(yáo):飘摇。也作“飓”。颽(kǎi):南风。也作“𩘥”、“凯”。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要脱壳,这个动作行为叫蝉蜕。<br/>飏(yáng)声:声名远扬。飏,一作“扬”。<br/>遘(gòu):遭遇。愍(mǐn):祸乱。<br/>里、庐:皆居处名。<br/>圮(pǐ):毁。罔阶:无阶。<br/>愇(wěi):恨,一作“违”。<br/>弥远:更远。<br/>茕(qióng)茕:孤零的样子。<br/>精诚:真诚。<br/>回眺(tiào):远望。<br/>觌(dí):见。幽人:神人。<br/>葛藟(lěi):蔓草名,又名巨蒇、千岁藟。浆果可食,亦可入药。<br/>眷:顾,回视。<br/>昒昕(lěi):天将明而未明之时,拂晓。<br/>遗谶(chèn):遗留下来的谶书。<br/>遐(xiá):将。<br/>竚(zhù):同“伫”,立。盘桓(huán):逗留不进。<br/>屯邅(zhān):也作“迍邅”,迟迟不进,喻困顿不得志。<br/>昆为寇而丧予:春秋晋楚城濮之战时晋文公因卫不用命,曾驱逐了卫成公,另立卫叔武为卫国国君。践土之盟后,卫成公返国。卫叔武听说哥哥卫成公归来,正高兴地迎接时,卫成公却说卫叔武篡了他的君位而把卫叔武杀掉。<br/>作后:指公子小白归国被立为齐桓公。<br/>丁繇(yáo)惠而被戮(lù):由于有恩德而被杀掉。丁公为项羽将,逐窘汉王刘邦。及项王灭,丁公谒见汉王。汉王遂斩之。<br/>栗(lì):指汉景帝妃栗姬。取吊:自取忧伤。逌(yōu):所。<br/>王:指汉孝宣帝妃王婕妤。膺(yīng)庆:得到庆幸。<br/>北叟:塞北老叟。倚伏:指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变化。塞北老叟颇知祸福相倚、祸福相反的道理。<br/>单:指鲁国人单豹。<br/>张:指张毅。襮(bó):外表。逼:迫。<br/>慆(tāo)慆:形容纷乱的样子。萉(fèi):避。<br/>魍魉(wǎngliǎng):寓言中影子外层的淡影。<br/>黎:重黎,古司天地之官,为羲、和二氏之祖先。<br/>芈(mǐ):楚姓。汜(sì):涯。<br/>戎女:骊戎之女,指骊姬。<br/>震鳞:指龙。漦(chí):涎沫。<br/>匝:周,经过。<br/>五辟:五君,谓王后、元帝、成帝、哀帝、平帝。<br/>敻(xiòng):远邈。<br/>胥:须。诹(zōu):谋。<br/>妫(guī):陈姓,此指陈厉公之子敬仲。<br/>宣:指周宣王。曹:指曹伯阳。<br/>鲁:指鲁昭公、鲁定公。卫:指卫灵公。<br/>妣:叔向母。劾(hé):举罪。石:指晋叔向之子伯石。<br/>许:指西汉河内老妪许负。相理:观察面部纹理。鞫(jū):告。条:指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因其曾被封为条侯。<br/>术:学术,学问。<br/>罹(lí):忧。赢:过。缩:不及。<br/>三栾(luán):指晋大夫栾书、栾书子栾黡、栾黡子栾盈。一体:栾书贤而覆栾黡,栾黡恶而害栾盈。天命佑善灾恶,犹如一体。<br/>忒(tè):差误。<br/>众兆:庶人。<br/>周:庄周。贾:贾谊。荡:荡而不知所守。贡:溃。愤:乱。<br/>爽言:差错之言,过失之言。矫(jiáo)情:矫枉其情。<br/>輶(yóu)德:德轻而易行。<br/>木:段干木。偃息:安卧。蕃:蕃屏,捍卫。<br/>申:指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重茧:说的是脚因久行磨擦而生的硬皮。<br/>皓:指商山四皓。东园公、绮里季、秋黄公、角里先生,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br/>棐谌(fěichén):即“棐忱”,辅助诚信。谌,通“忱”。<br/>邻德:以有德之人为邻。<br/>李:指汉飞将军李广。虎发:以为是虎而发箭。石开:箭中石没矢。<br/>矧(shěn):何况。耽(dān):乐于,专心于。道真:大道的真谛。<br/>喧(xuān):同“谖”,忘记。遗形:遗弃形骸。<br/>胤(yìn):续。传说颛瑞帝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姓筏名铿,尧封之于彭城,因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筏铿在商为守藏使,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br/>忝(tiǎn):耻辱。<br/>参考资料:完善<br/>1、王飞鸿主编.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180-183<br/>2、齐云主编.古文观止上卷增补本.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654-660<br/>3、何香久主编.中国历代名家散文大系·先秦·秦汉卷.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929<br/></p>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班固 汉 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32—92【介绍】: 东汉扶风安陵人,字孟坚。班彪子。博学能文,续父所着《史记后传》未竟之业,被诬私修国史,下狱。弟班超上书力辩,乃获释。明帝重其学,除兰臺令史,迁为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