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馀,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
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
”“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
”顷刻东逝,疾若飞隼。
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设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
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
因导之往。
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
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
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久之,持朱封鐍山门而入。
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
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
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
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急往市询逆旅主人。
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
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
至则妪出问故。
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
”入白。
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
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
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
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
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
罗拜谢去。
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书剑侠事全文赏析
-
新城县令崔懋,在康熙戊辰年前往济南府。到章邱(即章丘)西面的新店的时候,遇见一个妇人,(她)大约三十多岁,头上挽着高髻,如宫中的打扮,高髻上戴着毡笠,身穿华美的带有彩色花纹的服装,脚着缠足女子所穿的鞋子,衣服装束得很紧。她腰佩宝剑,骑着一头黑色驴子,驴子非常有精神。这个妇人神采四射,前行的速度非常快。(崔懋)试着搭话道:“(你是)哪里人啊?”妇人停下来,随意地应道:“不知什么地方的人。”又问:“将要到什么地方去?”妇人又随意应道:“去该去的地方。”随即向东驰去,很快不见了踪影,快若飞鹰。崔懋说:“可惜我匆匆忙忙要赶赴济南府,没有时间去跟踪她,这个妇人好像是个剑侠啊。”
我的堂侄于是讲述了莱阳一个姓王的读书的人的话:顺治初年,他们县的县役护送几千两官银前往济南,用木箱装着银子。到了晚上,县役要在一个旅店里住宿,旅店主人拒绝了县役,并告诉他们在此镇西北一里多地的地方,有一个尼姑庵,凡是有行李包裹的,都往那儿借宿。于是令县役前往。在县役刚进旅店时,门外有一个以红绡头包头的男子,相貌极为凶恶可怕。到了尼姑庵,进入庵门,庵内有三间房屋,坐西向东,卧具陈设整齐;北面是观音大士殿;殿的旁边有一小门,上着锁。敲门敲了很长时间,有一老妇人出来应答。(一行人)把原因告诉她,老妪说:“只管住在西面的房屋内,不会有什么损害。”县役们让人拿用红色笔写就的封条将山门封上才进入西面的房屋。当晚,县役们相互告诫不能睡觉,点亮灯烛,手持弓刀,来等待天亮。到了三更,大风突然刮了起来,山门哗地一声开了。众县役大惊,正面面相觑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大呼开门的声音,众人急忙拿起武器设法抵御。这时,房门已经打开,(大家)一看,就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那个人)只是手握一束香掷在地上,众县役就立即全部倒了下去。等到天明,县役们才苏醒过来,官银已经都没了。县役们急忙去市镇向旅店主人质问。旅店主人说道:“(戴红绡头的)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为非作歹),没有人敢去询问他是谁,只有住宿在尼姑庵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今日(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去尼姑庵诉说了。但庵主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我必须亲自前往向她求助。”
到了尼姑庵,那个老妇人出来问原因,说:“莫不是为了昨夜丢失官银之事?”旅店主人说:“是的。”老妇人进去禀报。过了一会儿,尼姑出来,让老妪拿来蒲团,(尼姑)盘腿坐下。旅店主人跑下诉说此前官银被抢之事。尼姑笑着说道:“这个恶人竟敢到我这儿来施弄这样狡猾的手段,其罪当死。我应该为你们去惩处此恶人。”(于是)回头示意老妪入内牵出一匹黑驴,尼姑取出一把宝剑,背在身上,骑着驴向南山径直驰去。(她)疾驰如飞,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市镇上聚集观看的有几百人。不多时,尼姑徒步牵着驴回来了,手上拿着一个人头,驴背上驮着用木箱装的几千两银子,尼姑无丝毫疲惫之意。(她)进入庵门,呼叫县役说:“过来!看看你们的木箱子,官府封印是否照旧?”县役们仔细查验,果然确实还是那样。尼姑将人头掷在地上,说道:“看看这贼人,我是否错杀了?”众人围上来一看,果然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县役们围成一圈拜谢后离开了。等到他们从东边回来,再去拜访那个尼姑,尼姑庵早已空无一人。
那个尼姑挽高髻,化浓妆,穿着华丽,打着绑腿,脚着丝袜,十八九岁的样子,容貌美丽。市井中的人说:尼姑三四年前,和那个老妇人一起来到尼姑庵,不知道她们是什么地方的人。曾经有一个恶少在夜里闯入她的房间,结果被拦腰砍断,尸体抛在墙外,从此没有人再敢冒犯。
相关古诗文章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清]王士禛
-
南唐宫词六首(其一) 拼 注 译 原[清]王士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