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现 · 春月全文赏析
-
红妆盛艳的佳丽骑马遊春,踏着婆娑的月影,高竿上彩旗如林,在闹市华街穿遊追寻。迤逦的楼台歌舞一眼望不尽,随着丽人们秀足莲步带起了脂香弥漫的微尘。幽婉欲断的箫音,呼唤着彩鸢期约归去,今夜不用怕执金吾的呵禁。皇帝车辇正从大路驶过,闹市的喧哗暂时静息,只听歌女们欢歌四起。
宣和年间的繁华旧事父老们还有记忆,北宋沦亡了,抱着金铜仙人,如流水般洒落清冷的泪滴。南宋承平,又能环顾临安城沙河塘的繁华美丽。河面上灯烛倒映,明光闪烁是连绵不断的宅邸。帘影忽儿凝定,又忽儿散开化成一片彩锦,灯光灿灿的涟漪。月色浸润着西湖的十里深碧。看那些往来遊春的神仙般的美女和才子,谁肯将菱花镜儿打碎,亲人分离?
令人断肠悲凄呵那些骑着竹马嬉戏的小儿女,空自听说大宋宫廷的盛大乐队拥有三百乐伎,久久地期待,春天不归来,待到春天归来时,人已昏昏欲睡,错过它的归期。又在灯前捧着发髻诉说往日的哀凄,暗暗坠下珍珠般的泪滴。即使当时亲眼看见《霓裳》乐舞的盛况,而今也是天上人间永相隔,犹如在梦里。
宝鼎现 · 春月诗词注解
-
宝鼎现:调见《顺菴乐府》。李弥逊词名《三段子》。陈合词名《宝鼎儿》。三叠长调,一百五十七字或一百五十八字,仄韵格。
红妆:指女子的盛妆。因妇女妆饰多用红色,故称。
穿市:在街道上穿行。
习习:形容香气盈盈的样子。
香尘: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
莲步:旧指美女的脚步。
彩鸾:指出遊的美人。
金吾:执金吾,古代在京城执行治安任务的军人。
呵醉:指醉酒後执行任务,大声喝斥。
辇(niǎn)路:天子车驾所经的道路。
喧阗(tián):喧哗,热闹。
念奴:本是唐天宝中名娼,此借用以说明唱技之精。
宣和:宋徽宗的最後一个年号。
「抱铜仙、清泪如水」句:此句运用金铜仙人的典故。魏明帝时诏宫官牵牛西取汉武帝时所造的铜人,铜人竟潸然泪下,用这典故寄寓作者亡国之痛。
滉漾(huàng yàng):形容广阔无涯。
邸第:达官贵族的府第。
绮(qǐ):有文彩的丝织品。
月浸葡萄十里:月光泻在十里西湖上,现出葡萄般的深绿色。
菱花:指菱花镜。亦泛指镜。
竹马:儿童遊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三千乐指:宋时旧例,教坊乐队由三百人组成,一人十指,故称「三千乐指」。
拥髻(jì):谓捧持髮髻,话旧生哀。
鲛(jiāo)珠:神话传说中鲛人泪珠所化的珍珠,此指眼泪。
霓裳(ní cháng):《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的略称。
宝鼎现 · 春月创作背景
-
此词为元夕感怀旧事,悼念故国之作。全词三阕分写北宋、南宋及宋亡後三段不同时空的元宵情景,于对比中生发故国之思。上阕写北宋宣和年间元宵盛况。中阕以「父老犹记」交待上阕所写乃「宣和事」,过渡到对南宋元宵的描写。下阕以「断肠」二字总上挽下,写出词人对大宋覆灭,儿童竹马嬉戏不解亡国之痛的极度悲伤;「春不归来」指大宋故国之春一去不返,因而元宵之春到来,也颇感无味,竟在昏然欲睡中度过,流露出词人一腔国破家亡的萧条与凄哀。「又说」四句以拥髻生哀,暗滴珠泪写出宋亡後元宵之断肠与怅恨,年少者空闻「三千乐指」之盛世,自叹生不逢辰,年老者纵然亲见霓裳乐舞之繁华又当如何?都不过是「天上人间」如一梦而已,梦里繁华、梦破凄凉,传达出词人深巨而无奈的社稷沦亡之痛。全词以丽词写哀,「炼金错采,绚烂极矣;而一二今昔之感处,尤觉韵味深长」(陈亦峰《白雨斋词话》)。
相关古诗文章
-
西江月 · 新秋写兴 拼 注 译 原[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兰陵王 · 丙子送春 拼 注 译 原[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
-
[宋]刘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