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听雨

[蒋捷] 朗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 · 听雨全文赏析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髮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 · 听雨诗词注解


    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 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髮点点如星,形容白髮很多。左思《白髮赋》:「星星白髮,生于鬓垂。」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虞美人 · 听雨创作背景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灭南宋。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其中,蒋捷是颇有代表性的作家。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蒋捷 宋 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胜欲。度宗咸淳十年进士。元初,遁迹不仕。成宗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垕交章荐其才,卒不就。平生着述以义理、小学为主,尤工词。家居竹山,学者称竹山先生。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