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朗读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文标签: 咏物 寓理

蝉全文赏析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蝉诗词注解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è):凭借、依赖。

蝉创作背景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虞世南 唐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558—638【介绍】: 唐越州余姚人,字伯施。虞世基弟。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学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