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字笔顺
【巢】字详解
巢
cháoㄔㄠˊ基本解释
①鸟搭的窝,亦指蜂、蚁等动物的窝;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鸟~。蜂~。~窟。匪~。~穴。
②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小篆字形,下边是树木,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表示鸟栖于树窝上。本义:鸟窝。
2.同本义birds' nests。
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 —— 《说文》鸟之所乳谓之巢。 —— 《小尔雅》夏则居橧巢。 —— 《孔子家语·问礼》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 《诗·召南·鹊巢》
3.又泛指其他动 物的巢穴nest。
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 —— 《汉书·五行志》
4.又泛指蜂、蚁、兽的窝。如:巢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以瞭望敌军。车上有用辘轳升降的瞭望台,人在台中,如鸟在巢,故名);巢聚(谓聚集在巢穴中)
5.古人住的巢穴house。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 《韩非子·五蠹》
6.敌人或盗贼盘踞的地方 den。如:巢窠(盘踞之地);巢薮(指盗匪或敌人盘踞之地)
7.姓。
动词
1.筑巢build nest。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 《楚辞·屈原·涉江》
巢幕(筑巢于帷幕之上。喻处境危险)
2.居住;栖息 dwell。如:巢居子(泛指隐士);巢栖(指隐居)
巢
cháoㄔㄠˊ详细解释
名
1.鸟类、昆虫或其他动物的窝。
《说文解字•巢部》:“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
鸟巢、蜂巢。
2.住处。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新唐书•卷一六六•杜佑传》:“不数月必覆贼巢。”
3.乐器名。一种笙。
《新唐书•卷二一•礼乐志十一》:“七曰匏,为笙,为竽,为巢。巢,大笙也。”
4.姓。如东汉时有巢堪。
动
◎筑巢。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鸲鹆来巢。”
巢
cháoㄔㄠˊ详细解释
1.鸟、昆虫或其他动物的窝。
鸟巢、蚁巢、蜂巢。
2.比喻盗贼或敌人盘踞之处。
匪巢、倾巢出动。
3.姓。
【巢】字源字形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楚〔战国〕 简 望山
秦 简 岳麓书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