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朏】字概述
〔朏〕字的拼音是(fěi,kū),部首是月部,总笔画是9画。
〔朏〕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朏〕字仓颉码是BUU,五笔是EBMH,四角号码是72272,郑码是QZZI,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朏〕字是属于三级汉字。
〔朏〕字异体字是 。
【朏】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朏】字笔顺
【朏】字详解
朏
1fěiㄈㄟˇ基本解释
①新月开始生明发光,亦用于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
②天将明:“渐~微明光八表。”
详细解释
动词
◎新月初现peep of the crescent moon。
朏魄示冲。 —— 谢庄《月赋》
朏魄(新月的月光);朏然(微明)。泛指星月出现或升起。
形容词
◎天刚发亮day break。
[日]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为朏明。 —— 《淮南子·天文》
朏明;朏朏(天刚亮);朏晨(黎明)
名词
◎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 first phase of the moon。如:朏朏(农历月初时的月相)
朏
2kūㄎㄨ基本解释
①髋,胯骨。
②臀。
详细解释
名
1.未盛明时的月光。
《说文解字•月部》:“朏,月未盛之明也,从月出。周书曰:『丙午朏。』”
2.每月初三,上弦月的月光。
《书经•召诰》:“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它。”
朏
fěiㄈㄟˇ详细解释
1.〈书〉新月开始发光,尚未明亮。
2.〈书〉每月初三,上弦月的月光;借指农历每月初三。
惟丙午朏(《书经‧召诰》)、俗尚娱遨,二月朏出野祀(《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列传上‧焉耆传》)。
3.〈书〉天将亮。
朏
fěiㄈㄟˇ【朏】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