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新华字典

~ 新华字典

拼音 héng ㄏㄥˊ

部首
笔画9画
部外笔画6画
字形左右结构
五行待添加
五笔NGHG
统一码6046
郑码UBRS
仓颉码PMBM
四角码91012
电码待添加
异体字

【恆】字概述

〔恆〕字的拼音是(héng),部首是忄部,总笔画是9画

〔恆〕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恆〕字仓颉码是PMBM,五笔是NGHG,四角号码是91012,郑码是UBRS,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恆〕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恆〕字异体字是

【恆】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恆】字笔顺

【恆】字详解

1héngㄏㄥˊ

基本解释

長久;固定。

尋常;普通。

長久不變的心志。

規律;法則。

副詞。經常;常常。

副詞。嘗,曾經。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巽下震上。

山名。五嶽中的北嶽。主峰在今河北省曲陽縣西北。

古州名。

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會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義:永久,永恆。

2.同本義lasting; permanent

恆,常也。 —— 《說文》恆者,久也。 —— 《易·序卦傳》恆,德之固也。 —— 《易·繫辭下傳》無恆安處。 —— 《詩·小雅·小明》以求其恆。 —— 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恆牙(恆齒。永久齒);恆風(持續吹佛的風);恆舞(歷時長而不中斷的舞);恆制(長久不變的法則)

3.尋常;普通constant; common

形貌奇偉,骨體不恆。 —— 《三國志·吳主傳》人恆狀。 ——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恆態(常態);恆恣(經常的狀態);恆情(常情);恆品(常類;常物);恆士(常人,平凡的人);恆常(正常的規律);恆醫(普通的醫生);恆言(常用的言語)

名词

1.恆心,持之以恆的決心 perseverance

有恆

2.規律;法則 law

恆式(常規;常法);恆典(常典;常制);恆例(常規,慣例);恆規(常規)

3.即恆山 Hengshan Mountain。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陽西北與山西接壤處。五嶽中的北嶽。

五嶽:華、 岱、 恆、 衡、 嵩。 —— 張華《博物志》

副词

經常,常常always

人恆過。 —— 《孟子·告子下》國恆亡。恆答言見。 —— 三國魏· 邯鄲淳《笑林》

恆談(常談);恆常(常常;經常)

2gèngㄍㄥˋ

基本解释

上弦月之形。

周遍;遍及。

通“亙”。綿延;連續。

详细解释

1.长久的、不变的。

《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

恒心。

2.平常的、普通的。

《庄子•大宗师》:“是恒物之大情也。”《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1.长久不变的意志。

《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文选•崔瑗•座右铭》:“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持之以恒。

2.《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震(☳)上。表长久不变之道。

3.姓。如汉代有恒奕。

经常。

《书经•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héngㄏㄥˊ

详细解释

1.永久;持久不变。

永恒、恒心、恒久不渝。

2.长久不变的意志;恒心。

学贵有恒、持之以恒。

3.平常的;经常的。

恒常、恒言。

4.《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参见【六十四卦】。

5.用于地名。恒山,山名,在山西,为五岳中的北岳。

6.姓。

héngㄏㄥˊ

【恆】字源字形

恆(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恆(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恆(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恆(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恆(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包含【恆】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