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劓】字概述
〔劓〕字的拼音是(yì),部首是刂部,总笔画是16画。
〔劓〕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金。
〔劓〕字仓颉码是HLLN,五笔是THLJ,四角号码是22200,郑码是NLNK,中文电码是0496,区位码是。
〔劓〕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劓〕字异体字是 㓷 。
【劓】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劓】字笔顺
【劓】字详解
劓
yìㄧˋ基本解释
①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酷刑。
②割除。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刀,从鼻。刀割鼻子。本义: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2.同本义cut off the nose(a punishment in ancient China)。
劓罚之属千。 —— 《书·吕刑》
劓鼻(割掉鼻子的酷刑);劓刖(割鼻断足;危殆不安的样子)
3.割除cut off。
我乃劓殄灭之。 —— 《书·盘庚中》
劓割(劓剥。残害);劓除(削灭)
劓
yìㄧˋ详细解释
动
1.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罚。
《战国策•楚策》:“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传上》:“其刑,虽小罪必抉目,或刖、劓。”
2.比喻铲除、去除。
《北史•卷一二•隋恭帝本纪》:“诛锄骨肉,屠劓忠良。”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三九出》:“奸雄既劓,跨荆湘荣专一隅。”
劓
yìㄧˋ详细解释
1.〈书〉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
其刑,虽小罪必抉目,或刖、劓(《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列传上》)。
2.〈书〉比喻割除、铲除。
我乃劓殄灭之(《书经‧盘庚中》)、诛锄骨肉,屠劓忠良(《北史‧卷十二‧隋恭帝本纪》)。
【劓】字源字形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