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新华字典

~ 新华字典

拼音 shēng ㄕㄥ

部首
笔画11画
部外笔画5画
字形上下结构
五行
五笔TTGF
统一码7B19
郑码MMC
仓颉码HHQM
四角码88105
电码4563
异体字

【笙】字概述

〔笙〕字的拼音是(shēng),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1画

〔笙〕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笙〕字仓颉码是HHQM,五笔是TTGF,四角号码是88105,郑码是MMC,中文电码是4563,区位码是

〔笙〕字是属于次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

〔笙〕字异体字是

【笙】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笙】字笔顺

【笙】字详解

shēngㄕㄥ

基本解释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 yuè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sheng 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 —— 《说文》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 《尔雅》笙长四尺。 —— 《风俗通》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 —— 《仪礼·乡射礼记》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诗·小雅·鹿鸣》

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shēngㄕㄥ

详细解释

1.乐器名。一种簧管乐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装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底座上制成。演奏时以口接于吹管,分别以指按簧管,吹之发声。

2.古代东方之乐。

《周礼•春官•眡瞭》:“凡乐事,播鞀,击颂磬、笙磬。”汉•郑玄•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清•孙诒让•正义:“东方之乐,与乐器之笙物异,而取义于生则同也。”

3.竹簟。

汉•扬雄《方言•卷五》:“簟,宋、魏之间谓之笙。”《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盛于筒中。”李善注引刘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

shēngㄕㄥ

详细解释

1.簧管乐器名。在锅形的座子上有13到19根内装有长短不同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吹奏时,手按指孔,利用气流振动簧片发音。

2.台⃝姓。

【笙】字源字形

笙(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笙(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笙(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笙(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笙(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笙(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笙】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