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字笔顺
【枝】字详解
枝
1zhīㄓ基本解释
①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 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②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
③古同“支”,支持,分支。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2.同本义branch。
枝,木别生条也。 —— 《说文》草荄之枝。 —— 《素问·移精变气论》千朵万朵压枝低。 ——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不蔓不枝。 —— 宋· 周敦颐《爱莲说》明月别枝惊鹊。 —— 宋· 辛弃疾《西江月》正用一枝鸣。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枝任(树叶多的树枝);枝末(树枝的梢头);枝主(枝条和主干);枝杪(树木枝条的梢头);枝柯(枝条);枝干(树枝和树干)
3.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collateral branch。
《诗》云:“本枝百世。” —— 《左传·庄公六年》
枝庶(嫡长子以外的支系);枝嗣(旁支的子孙);枝萼(枝上的花萼。喻宗族旁支)
4.通“肢”。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limb。
四枝坚固。 —— 《管子·内业》若生四枝。 —— 《荀子·儒效》人之有形体四枝。 —— 《吕氏春秋·圜道》
量词
1.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spray。
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一枝苹果花。
2.小的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sprig。如:一枝月桂;一枝欧芹。
3.用于指杆状的东西,与“支”通。现常用“支”。如:一枝步枪;一枝笔;一枝蜡烛。
枝
2qíㄑㄧˊ基本解释
◎古同“歧”,岔。
详细解释
名
1.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
《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枯枝、嫩枝。
2.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
《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四肢。
《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4.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
一枝花、三枝毛笔。
5.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形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
《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1zhīㄓ详细解释
名
◎多出的脚趾。
《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
骈拇枝指。
枝
2qíㄑㄧˊ详细解释
1.植物主干旁生的茎条。
树枝、嫩枝、枝蔓、枝节。
2.零碎非主要的。
枝辞。
3.台⃝量词。用于计算杆状物。陆⃝即“支”。
一枝花、三枝毛笔。
4.姓。
枝
zhīㄓ【枝】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