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
这句成语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说,如果天下的百姓都只忠于天子,而不忠于天(即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那么灾难就不会消失。下面我们来分段解析这句成语:
首先“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所有的百姓都服从天子的统治。这里的“上同”指的是一致、统一,表明了百姓对君权的认同和服从。在中国古代君权神授,天子被视为天的代表,所以百姓对天子的忠诚实际上是对天的忠诚。
接着“而不上同于天”这一部分,则是在强调百姓除了对天子的忠诚之外,还应该对天(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保持敬畏和遵循。这里的“天”既指自然界,也指道德法则。如果百姓只忠于天子,而忽略了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那么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灾难的发生。
最后“则灾犹未去也”这一部分,是对前面观点的总结。如果百姓只服从天子,而不遵循天(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那么灾害就不会消失。这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稳定,不仅取决于君权的稳固,还取决于百姓对自然和道德的尊重。
综上所述这句成语强调了君主与百姓之间、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诫我们要在维护君权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热门名句推荐
-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 出自《佚名《大明》》
-
言必信,行必果。 --- 出自《《论语·子路篇》》
-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 --- 出自《佚名《小弁》》
-
百末旨酒布兰生。 --- 出自《佚名《景星》》
-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 出自《佚名《采薇》》
-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 出自《佚名《羔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