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这句话出自《庄子·至乐》。这里的“至乐”指的是极致的乐趣,“无乐”则是指超越了常规的乐趣,达到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同样“至誉”是指最高的赞誉,“无誉”则是指超越了世俗的赞誉,不再追求外界的评价。
首先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追求快乐和赞誉,但庄子在这里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和赞誉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当我们不再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不再追求表面的荣耀,就能达到一种“无乐而乐,无誉而誉”的至高境界。
其次这句话也反映了庄子对于“道”的深刻理解。在道家哲学中,“道”是一种自然、无为、无欲的状态。庄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才能达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不受外界干扰。
再者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欲望和名利所困。而庄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放下这些外在的束缚,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追求外在的赞誉和快乐时,反而能体会到一种更深层次的内在快乐。
总之这句话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即超越世俗的追求,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在。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至乐。
热门名句推荐
-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 出自《佚名《柏舟》》
-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 出自《佚名《绿衣》》
-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 出自《佚名《卷耳》》
-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出自《佚名《关雎》》
-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 出自《佚名《小星》》
-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 出自《佚名《凯风》》
-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 出自《佚名《雄雉》》
-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 出自《佚名《载驰》》
-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 出自《佚名《凯风》》
-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 出自《佚名《硕人》》
-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 出自《佚名《淇奥》》
-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 出自《佚名《河广》》
-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 出自《佚名《竹竿》》
-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 出自《佚名《谷风》》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 出自《佚名《静女》》
-
悲哉,秋之为气也! --- 出自《宋玉《九辩》》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 出自《佚名《芣苢》》
-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 出自《佚名《葛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出自《佚名《蒹葭》》
-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 出自《佚名《宛丘》》
-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 出自《佚名《月出》》
-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 出自《佚名《常棣》》
-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 出自《佚名《蓼萧》》
-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 出自《佚名《蟋蟀》》
-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 出自《佚名《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