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它描绘了诗人中年时期对道的追求,以及晚年时归隐山林的宁静生活。
首先“中岁颇好道”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到了中年,对道(即道教或对生活的哲学追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的“好道”并不是简单的信仰,更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和实践。在中年这个人生阶段,人们往往经历了一些人生的起伏,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所以对道的追求变得尤为强烈。
接着“晚家南山陲”则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南山陲”指的是南山边缘的隐居之地,暗示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寻求一份宁静和简朴。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脱,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总体而言这句诗反映了诗人从对道的追求到最终归隐山林的内心历程。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和选择,而最终的目标可能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热门名句推荐
-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 出自《佚名《葛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出自《佚名《蒹葭》》
-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 出自《佚名《宛丘》》
-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 出自《佚名《月出》》
-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 出自《佚名《常棣》》
-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 出自《佚名《蓼萧》》
-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 出自《佚名《蟋蟀》》
-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 出自《佚名《葛生》》
-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 出自《佚名《风雨》》
-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出自《佚名《小戎》》
-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 出自《佚名《黍离》》
-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 出自《佚名《斯干》》
-
我有嘉宾,中心好之。 --- 出自《佚名《彤弓》》
-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 出自《佚名《小明》》
-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 出自《佚名《鸳鸯》》
-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 出自《佚名《白华》》
-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出自《佚名《伐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