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新华字典

~ 新华字典

拼音 guī ㄍㄨㄟ

部首
笔画6画
部外笔画3画
字形上下结构
五行
五笔FFF
统一码572D
郑码BBVV
仓颉码GG
四角码40104
电码0964
异体字

【圭】字概述

〔圭〕字的拼音是(guī),部首是土部,总笔画是6画

〔圭〕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土。

〔圭〕字仓颉码是GG,五笔是FFF,四角号码是40104,郑码是BBVV,中文电码是0964,区位码是

〔圭〕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二叠字

〔圭〕字异体字是

【圭】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圭】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22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224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56頁,第1

古文: 珪

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𡘋音閨。
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从重土。
書・禹貢》:禹錫𤣥圭。
詩・大雅》:錫爾介圭。
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註〕土,猶度也。土圭,測日景之圭。

又,量名。
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註〕六十四黍爲圭,四圭曰撮。

又,凡合單紛爲一糸,四糸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

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

又,與閨同。
禮・儒行》:蓽門圭窬

注解

〔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圭〕字拼音是gu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土、土,五行属

〔圭〕字造字法是会意。“从重土”。本义是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uī] ⑴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⑵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⑶ 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⑷ 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⑸ 洁

含【圭】的组词

含【圭】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