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遯】字概述
〔遯〕字的拼音是(dùn),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4画。
〔遯〕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遯〕字仓颉码是YBMO,五笔是EEPI-86、EGEP-98,四角号码是31303,郑码是WQGQ,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遯〕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遯〕字异体字是 遁 。
【遯】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遯】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7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4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48頁,第13字
例《集韻》:遁本字。
《易・遯卦》: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書・微子》:我不顧行遯。
例又,《韻會》:水名。夜郎縣有遯水。餘詳前遁字註。
注解
〔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遯〕字拼音是dù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豚。
〔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ùn] ⑴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艮下乾上。《易•遯》:“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⑵ 同“遁”。《説文•辵部》:“遯,逃也。”《玉篇•辵部》:“遁,退還也,隱也。遯,同遁。”《易•序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