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𪗉】字概述
〔𪗉〕字的拼音是(zī),部首是齊部,总笔画是19画。
〔𪗉〕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𪗉〕字仓颉码是YXHD,五笔是YVUT,四角号码是,郑码是SYBM,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𪗉〕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𪗉〕字异体字是 粢 。
【𪗉】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𪗉】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齊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70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31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34頁,第10字
音《廣韻》:卽移切,音咨。
《玉篇》:黍稷在器曰𪗉。
例又作秶。
《廣韻》:祭飯。詳米部粢字註。
注解
〔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齊部。
〔𪗉〕字拼音是zī,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齊、禾。
〔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ī] ⑴ 同“粢”。稷。即谷子。《説文•禾部》:“𪗉,稷也。”《集韻•脂韻》:“𪗉,或作粢。”又实器用以祭祀。《玉篇•禾部》:“𪗉,黍稷在器曰𪗉。亦作粢。”清郭慶藩《説文經字正誼》:“蓋稷名曰𪗉,實器用以祭祀亦曰𪗉。”⑵ 古代祭礼中的祭饭。《廣韻•脂韻》:“𪗉,祭飯。”